第70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兩個師向南面六十公里的埃盧魯發動猛攻,還聯絡飯田祥二郎,讓日軍驅逐艦幫忙炮擊默吉利伯德訥姆港,拖住東部英軍主力,防止他們撤往海德拉巴。
埃盧魯和默吉利伯德訥姆是當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第一家工廠的所在地,海港內建有堅固要塞,所以戰鬥進行的非常激烈。但英軍並不知道,他們對面已經不是圍剿數次,打法熟門熟路的亞貝舍夫,而是另一位非常厲害的對手。
埃盧魯打響後不久,幾十列火車載著崔可夫的主力,開始向北然後折返在向南。坐在熄滅燈光的火車裡看著窗外,崔可夫也不得不承認,印度是個很古怪的國家,而且受英國奴化殖民的影響太深太深。別看這裡有數億人口,但人民對外部世界幾乎充耳不聞,即便在槍炮聲遍佈全印度的時候,大部分當地人依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要不就乾脆舉家逃走,完全沒有抵抗意志。
每小時25公里的火車速度堪比蝸牛,但不得不承認,印度鐵路網真的很完善。在印共和國大黨嚮導的率領下,能輕鬆繞過英軍防區,一路都暢通無阻。那些英軍破壞鐵軌也被從波卡羅帶來的鋼軌修復,連修復橋樑都有從中亞借鑑來的中國貝雷橋技術。像散步一樣的行軍,讓在中亞每日都要遭中**隊進攻的崔可夫都感嘆,如果中亞也有這樣龐大的鐵路網,即便速度再慢。蘇聯也不可能丟掉中亞吧!
印度實在太大,只有二十萬部隊的奧林萊克和奎南不可能駐守每個城市,只好先放棄鄉村和不重要的小城,重點防禦核心城市。正因為這個戰略,崔可夫最擔心的英軍阻擊根本沒出現。以至於第二天晚上,勤務兵告訴他已經距離那格浦爾不足50公里時,他還愣了半天。
從地理看,那格浦爾是印度半島的中心點,韋恩根格河從城市東北面穿過。1887年時。英國就在這裡建起印度女皇鍊鋼廠,早期出口日本的粗鋼,全部是從這裡運出。而且十九世紀末這裡就出現了紡織印染等工業萌芽,所以城市非常繁榮。人口更是超過百萬,是僅次於孟買的大城市。
防禦這裡的,是戰後才組建的第十七英印師。
崔可夫的進攻準備很簡單,就是讓錫克士兵脫掉軍裝站在普通火車車頂上。然後在視窗和外面掛滿亂七八糟的東西,讓整列火車看起來都像塞滿了東部難民。然後讓一個營的奪橋突擊隊混在裡面,減速緩緩向鐵路橋駛去。
“艾爾上尉。你快來看。”
城市東北橫跨韋恩根格河的鐵路橋旁,第29旁遮普營的澳大利亞籍哨兵叫醒了營長,來自南非的艾爾上尉。“那是什麼?”偽裝火車並沒熄燈,相反為迷惑英軍,還故意開啟了所有燈光。“像是一列難民火車。”哨兵做出判斷後,將望遠鏡遞給了艾爾上尉。
崔可夫的偽裝起到了作用,燈光下和車頂雜亂的人影,讓艾爾上尉和士兵們鬆了口氣。但他還是警覺地擺擺手:“準備好起爆器,火車靠近後立即檢查。”為防止敵人偷襲,鐵路橋下已經埋了數百公斤炸藥,艾爾上尉相信,沒有敵人能從他眼皮底下透過這裡。
隨著火車越來越近,幾名哨兵開始用力晃動煤油燈,示意火車停下檢查。在燈光的指引下,列車車輪發出一陣刺耳的摩擦聲,然後再次減速。但就在艾爾上尉安排士兵上車檢查時,車頂人群中突然噴出幾個黑點,部署在車頂的迫擊炮準確地命中了五百米外的哨所。
“烏拉!”
爆炸響起的同時,上百名蘇聯老兵從低速火車上一躍而下,火車也立刻加速向對岸衝去。猛烈地爆炸中哨所四分五裂,艾爾上尉準備的起爆器還沒發揮作用,就被炸壞。產生的衝擊力,更是將他和士兵全部推倒在地。“該死!敵襲!敵襲!手動引爆!”看到這個情況,滿臉是血的艾爾少尉立刻反應過來。果斷下達人工引爆的命令。一名機槍手轉身開始向橋墩的炸藥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