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父親手下有一個叫丁桂的幕僚,極能幹的,我過去置產時他幫過我不少的忙,我想請王爺為他在吳郡玉田縣謀一個縣令。我的一些世僕也想放在那裡,煮鹽謀生。”
司馬十七郎在吳郡時就知道盧八娘有意於煮鹽,他也一直極佩服王妃賺錢的目光,做為一個曾經窮過的皇孫,他從沒有視金錢如糞土的習慣,而且王妃這樣做也是為了自己,她的錢自然是王府的。他馬上答應,“這點事算什麼,明天我吩咐他們做就好了。”
想當初王妃不過十歲剛過,就能派人養殖牛羊,並收穫極豐,現在她想煮鹽,自然可行。至於高貴的王妃曾經組織販私鹽,他半點也沒想到。
其實,想獲得高額的利潤,正當的途徑實在是太難了,走私差不多是必需的。盧八娘前世發家就是從販賣走私物品開始的。為了幾倍十幾倍甚至更高的利潤讓她挺而走險,她曾冒著生命危險半夜去與走私船交接貨物,就這樣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後才開始了她的事業。
到了這個時代,盧八娘認清透過正規的渠道掙錢的難度更大後,沒有一絲的猶豫就把目光投向了不正當的生意,很快就選擇了走私鹽這一項。她的私鹽生意是利用父親太守府的印鑑將關在獄中的私鹽販子放出來,並將他們收歸自己所有開始的。
這時的法制非常不健全,放幾個私鹽販子根本沒有多少壓力,特別是官府裡最大的官是她的父親。但她選的合作伙伴不是父親卻是父親的幕僚丁桂,丁桂也一點也沒有辜負她的信任,很快架空的父親,將官府的事情一手抓了起來。
盧八娘僱用私鹽販子成規模的販賣私鹽,她出成本,組織運輸,最重要的是她能做私鹽販子的□□,讓他們不用擔心官府。官商結合之下,不是她手下的私鹽販子們紛紛被抓被關,只有盧八孃的人順利地做著生意,大發其財。
第四十五章 欲曬鹽上表求封地攏夫君設計治王府〔二〕
這兩年,盧八娘一直在將益州的生意慢慢地收縮,父親遲早會調任回來,沒了靠山,生意不可能再維持著高額的利潤,風險也會加大。現在司馬十七郎有了封地,她準備要一個縣,把曬鹽弄出來,從賣私鹽到生產銷售官鹽,完成她的華麗的轉變!
盧八娘細心地安排好一切事務,將曬鹽的事情秘密告訴了丁桂,讓他在海邊先小規模地做試驗,待技術成熟後再擴大生產規模。
司馬十七郎越得當權者的青眼,好事就越多,接二連三地來,宗人府為新封的英郡王單獨開了府,他們回來沒多久,皇上就把府第賜給了他們。
司馬十七郎卻帶著盧八娘依舊住在華清院裡,並上表申請不出府,齊王尚在,作為孝子,他不想離開自己的父王母妃。朝中的大臣們就此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有人說英郡王一片純孝,就應該讓他留在齊王府,常伴父母身邊,當然也有人說皇上尚在,可皇子們成年後依然出宮開府了,英郡王當然可以自己開府。
盧八娘冷眼看著這場充滿著禮儀、孝道等詞彙的辯論,不以為然地一笑。但她知道這次司馬十七郎一定會出府的,因為給他分府符合皇上和陳王的利益,甚至還有南安郡王、魯王等,他們都不希望英郡王繼續在齊王的勢力之下。
英郡王遵旨離開了齊王府時流下了眼淚,但只要條件許可,他每日一早上衙前和傍晚從衙中出來後一定要先到齊王府給父王行禮,盧八娘也繼續維持著每隔五日去給齊王妃請安的規矩。
雖然司馬十七郎的晨昏定省和盧八孃的請安多半都是形式而已,但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態度,為英郡王夫妻建立了非常好的名聲。
盧八娘並沒有再問司馬十七郎的這番舉動有幾分是真的,有幾分是做作。自從司馬十七郎堅持把她帶出密林,她便對司馬十七郎的所謂的道德水準又多信了幾分。當然她並沒有天真地認為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