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嫌。侍從得了好處就原諒了他,並幫他又一次施展了計謀。
一天,侍從又去王宮掃地,他說:“哎呀,我們的國王真聰明,每次大便後吃點兒黃瓜。”
聽了這話,國王大吃一驚,對他說:“喂,你胡說什麼?你什麼時候看我做過這樣的事?”
侍從的回答仍然是不置可否:“萬歲爺呀,我擲了一夜的骰子,實在太累了。儘管我拼命打掃,還是忍不住打盹,我剛才說了此什麼,自己也不知道。”
國王心想:我從未乾過那樣的事,這傢伙明擺著是胡言亂語。那麼,關於彈提羅的事也可能是這樣。像彈提羅這樣的人會做出那種事,是不可想象的。看來是我錯怪了他。
於是,他把彈提羅叫來,恢復了他的原職。
彈提羅的寵貶竟然繫於掃地侍從的胡言亂語,看來侍從的力量夠大的了。其實,侍從所趨勢的作用僅僅是引發而已,即利用某種想象的副作用加上一副“忠憨”的外表,來啟用國王的猜疑心理,至於資訊本身是否可靠並無關緊要。
日常生活中大奸似忠的小人進行挑撥離間時就經常使用此招,他不必承擔說謊的指責,詭就詭在引而不發,激得你胡思亂想。只要人們有猜疑心理,就很容易被利用。
對行事詭詐的人要敬而遠之
詭詐是以隱蔽自己的企圖作為前提的,因此它是同直率的、無所隱諱的,即直接的行動方式相對立的。
美國與伊拉克戰場對決,雙方戰報頻繁。你說俘敵八千,他說斃敵三百,聲東擊西,瞞天過海,極盡詭詐之能事。戰場上你死我活,兵不厭詐,無可厚非。假如將詭詐之術用於人際交往之中,施之於合作伙伴之間,恐怕就要人人敬而遠之了。
有些人剛開始並非都有害人之心,意識裡往往也有兩面性,一面是經商誠信,另一面是貪圖私利。平時放縱貪慾之心,冷落誠信意識,一旦客觀條件許可,勢必見財起意,最終突破經商的道德屏障,挺而走險。
詭詐型性格是一種很陰險的性格,它不受道德規範的拘束,為所欲為,又善於偽裝,工於心計又長於逢迎。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兩面三刀,出爾反爾,極度善變。這是小人常用的技巧,也是他們生存的必要條件。
所以,人們通常不信任狡詐的人,因為他們心地大多不善良,有害人之心,他們也不配博得別人真誠的信任。人們經常惜其才而嘆其為人。
對於詭詐的人,要離得遠遠的,交往不要過密,但也絕不能得罪。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詭詐的人就可能詭詐到你頭上。
對這種人,平時見面該點頭的點頭,該問好的問好,心裡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但做事要嚴格按原則,不能給這種人空子,否則他必定會得寸進尺,有可能將你拖進泥坑。
總之,要時刻牢記:對詭詐的人要敬而遠之。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小人大多口是心非
今天,人們有一種普遍的心理:不信任。造成這種心理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口是心非,毫無疑問,就是表面上說得天花亂墜,而內心則全非如此;表面上對你百依百順,而實際上則是我行我素;嘴裡說著對你的讚譽之詞,而內心則是詛咒你不得好死;……試想一下,如果長期生活在這些人當中,吃過幾次虧之後,不論是誰都會增強戒備之心,對他的話加上幾個問號。
口是心非的小人最善於勾心鬥角。因為他就是每天都在考慮如何表面應付別人,行動上又如何去算計別人。與這種人為伍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不知道他心裡到底是怎麼個想法。在文學史上,《偽君子》中的達爾杜夫是口是心非的最典型的代表,他已成為“偽善、故作虔誠的奸徒”的代名詞。他表面上是上帝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