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而且簽名的字跡各不相同,七十多種字跡,放在安南一個小小的州縣裡,即便是有人冒名,可是湊齊多個能書寫漢字的人也是不容易,那麼可見,這份陳情應當不是作偽。
朱棣激動了,他連忙壓著眉毛道:“將其他的陳情都取來。”
於是鄭和不敢怠慢,連忙又去箱中取陳情,這些陳情整整一箱,足有數百本之多,上福州……三帶州……慈廉州……利仁州……北江州……三江府……建平府……
各府各州,居然一個不拉,而且每一本陳情雖然文字不同,可是所上的陳情卻都是同一個意思,後頭則都是玲琅滿目的簽名和畫押。
“新興府下洪州泣告大明皇帝:下洪百姓,沐浴大明天恩,苦陳天平久矣,今逆賊陳天平既除,實乃下洪百姓幸甚,今聞上官郝風樓被拘,下洪僧俗百姓,心如刀割,望大明天子陛下手下留情,萬勿錯責……”
“清化府愛州……”
每一本都是觸目驚心,各種辱罵陳天平之詞花樣百出,而對郝風樓則盡是褒獎之詞。後頭的簽名也都是筆跡不同。
其中有一份陳情,倒是頗得朱棣的注意。
這一次不是士紳們聯合的陳情,下頭署名的只有一人……
此人姓範,雙名公蘊,範公蘊這個人,朱棣有些印象,因為徵安南,所以朱棣著實惡補了一些安南的訊息,各衙門那邊都送有一些相關的安南風俗和重要人物的奏書,而這個範公蘊就位列在奏書之中。
此人乃是安南名士,安南和大明一樣,都崇尚儒學,這位範名士就是安南的儒學大家,不只如此,此人還對佛學有很深的造詣,如今年界六旬,桃李滿天下,在安南士林是極有影響的人物。這樣的人相當於方孝孺,只是唯一的不同是,安南朝廷屢屢徵他去做官,他卻不肯,因此博了個淡泊名利的美名,在安南風頭很勁,雖隱於市,可是拜會他的官員卻如過江之鯽。
朱棣對這樣的人向來敬而遠之,而且嗤之以鼻,這樣的人無非就是博取名望的高手罷了,什麼淡泊名利,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只是……這樣一個人上了陳情上來,口稱安南雖是貧瘠,卻久慕王化,偽王已除,國不可一日無主,但請大明闢郡縣,設布政使司,使安南入中國。
不只如此,範名士還之乎者也,博古論今,大談早在秦漢之時,安南即是中國,屬桂林郡,此後千年分分合合,如今理應如何如何……
朱棣的眼眸頓時放出亮光,忍不住道:“大事定了。”
他幾乎已經陷入了痴狂狀態,一本本的陳情,認真地看,裡頭有官員,有士紳,有儒士,甚至還有僧人,林林總總,以至於朱棣都不知道到底牽涉了多少人。
不過幾乎可以肯定,刨除掉那些無知百姓,這些人佔了安南的絕大多數,至於百姓,自然不算在民心之內。
一直看到最後,朱棣才長長地鬆了口氣,等他恍然大悟,才發現已到了午時時分,外頭的太陽正空高掛,而鄭和則是側立一旁,焦急等待。
“陛下……”
朱棣頜首點頭道:“哦,現在什麼時候?”
鄭和道:“午時三刻,陛下該用膳了。”
朱棣卻是笑了,手指這些陳情,道:“你可知道這些是什麼?”
鄭和一頭霧水,不過他大致猜到了一些端倪,卻是故作不知道:“奴婢不知道。”
朱棣卻是龍顏大悅,哈哈笑道:“這便是朕的山珍海味,是朕的美酒佳餚,有這些東西,朕何須用膳?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朕一直擔心的事原來竟是子虛烏有,想不到朕一直掛在心上的事卻能水到渠成。”
朱棣所擔心的是安南糜爛,到時候將大明的財政拖垮,朝廷不可能無休止的將精力放在小小的安南。而朱棣所掛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