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年的歷史,這扇巨石門可算是一件古董啦。
據龍程剛介紹說,這是好多年前龍氏家族先到這裡,不知道過去了多少個朝代,最後決定在這裡修建一些建築物。眼前的門是第一道山門,應該是後來增加修建的,另外兩道門更加古老。具體年代,不可考據。龍程剛對三人說,這些東西雖然不值錢,但是他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算是我們的遺產,我們要珍惜。這些東西告訴他們,祖先們很早就到這裡了,這裡的山山水水都屬於我們自己的,我們學會保護和珍惜他們。
差一個學期就初中畢業的龍逸峰當然知道這些東西是國家的,不屬於玉馬塘村任何一個百姓的。不過他也覺得龍程剛叔叔說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有大家都覺得這裡的山水是自家的,他們才能珍惜眼前的一切。村民的這些說辭和信念,比起書上說的保護環境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管用多了。村民們的心目中,自己是與大山相互依存、合二為一的,這樣的共生關係遠比所謂的責任和義務深刻的多。這樣的意識在玉馬塘村民心中普遍存在,及時是龍逸峰也是這麼想的,雖然經過初中的學習和其他渠道的瞭解,使他有了比大多數村民更先進或者說更社會化的一些認識。
四人穿過第一道山門,明顯覺得山路陡峭了很多。龍逸峰感覺自己好像在攀登一個七十度左右的山坡。還好,這裡的路比剛才的好走一些,每一步都有石頭臺階,不再需要砍伐灌木和青藤等不明植物種類。這些石頭階梯就是利用山體的石壁鑿出來的,非常結實,只需要走穩別滑倒就行。接替兩邊有副手,還有一些生長的不是很茂盛但是很堅韌的綠色藤子。這種藤子非常堅韌,孩子們砍柴的時候經常用他們捆綁柴火。村民們還伴它割下來曬,然後用水浸泡幾十分鐘以後,用來編制各種盛放東西的框。因為不需要用刀,幾人的刀已經入鞘,憑藉雙手雙腳前行。其實路還不至於陡峭到非得用手的地步,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卻很累了,特備是王東海和龍正橋,如果不用手抓住藤子,那保不住他兩會摔倒滾下山去。
山開路忽陡忽平,忽左忽右,起起伏伏地過量近兩公里,龍逸峰一行來到第二個山門牌坊前面。第二道門有一個比較平坦的壩子,有一百五十個平方左右,期間灌木叢生。這道門明顯比第一道門顯得古老,也顯得小得多。從大門往裡看,後面的路好像也要陡峭得多一些。龍逸峰認出這個門上面寫著“雲山獨秀”四個繁體字,沒有落款。龍程剛組長介紹,這第二道山門也是人工修建的,而且明顯有些地方破損了。除了四個繁體字,上面也沒有,光禿禿的,更不知道是何年何月修建的。過了第二道門,就要全面攀爬山峰了,大概有八十多米高的山峰,四周圍只有一條小道,必須手足並用才能跑到山頂。到了山頂,有有一片空闊的山地,有幾十挑穀子的田那麼大。至於具體多大,村民門可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概念。
四人在這裡吃點東西喝點水,稍作短暫的休息。龍逸峰趁機欣賞周圍的環境。面對大山的左邊是茫茫森林,一直延續到山腳。右邊是懸崖,還有一股水流從山頂上飛瀉下來,在空中像一條白色絲帶一樣飄動著,山的側面吹來的風把這條細小的瀑布吹成雨珠,飛散在空氣中。從這裡願望,除了依稀可以看到玉馬塘村前的那幾乎人家,其中一戶就是龍逸峰家,其餘便是茫茫大山和森林。即使是小村,也只能見到一個輪廓,看不清走動的人。
從第二道山門開始,再也沒有其他路可以通往山頂。這條唯一上山的道路也是依靠山體鑿開一條小道,小道蜿蜒而上。在石頭的的低凹和有縫隙的地方,還有一些灌木在堅強地生長著。時下正處於深冬,這些小灌木的葉子大多有兩個手指頭那麼大,基本上全部是血紅色的,把整個山崖染上了東一片西一片的紅。接近山頂,龍逸峰看到第三道門。應該是門一樣的石壁,看樣子好像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