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敵機打死。在這款飛機參加的最初三天的戰鬥中,中國飛行員在空戰中擊落了3架“伊爾-2”,華軍高射炮擊落了另外8架。雖然戰鬥損失不大,可是由於從4月才開始訓練使用這種飛機的蘇聯飛行員操縱失誤而損失的“伊爾-2”也達11架之多。在俄羅斯大地上,當中蘇兩軍陸上大兵團的數百萬大軍拼死搏殺的時刻。無論是蘇聯人還是中國人似乎都沒有充分意識到這種新型飛機在未來戰鬥中將要扮演的重要角色。
蘇軍東南方面軍的反擊計劃和東北、東方方面軍相比。基爾波諾斯上將領導的東南方面軍實力要雄厚得多。他指揮下的8個機械化軍擁有4525輛坦克。其中包括265輛“kv”重型坦克和493輛“t-34”中型坦克,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也有1124輛。這一方向的華軍西北集團軍群統共有720輛坦克,加上強擊火炮和哈薩克軍的裝備,坦克、強擊火炮約1000輛左右,在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數量上與蘇軍相當,且華軍坦克中的新式“灰狼”坦克和“郊狼”坦克殲擊車在火力和裝甲上較“t-34”、“kv”更勝一籌。但指揮中國第3裝甲叢集的劉柏成仍然認為:“西北集團軍群的形勢最為艱難。”
儘管掌握著紅軍最強大的作戰部隊,東南方面軍司令部的高官們在接到命令其發動反攻的總軍事委員會3號令後,卻沒有什麼信心。雖然他們的部隊情況要比其它方面軍好得多,但也同樣面臨著敵情不明,指揮部不便的困境。由於有線通訊多處被切斷。無線電聯絡又不甚穩定,方面軍司令部只能派出一些軍官,乘著摩托車、汽車和飛機下到部隊去了解情況、傳達命令。
在部署上,東南方面軍的全部8個機械化軍中。機械化第16軍由原來在土耳其邊境的第12集團軍編成;機械化第4、22、15軍從戰爭第一天起,就已經在倉促間投入了戰鬥;而機械化第8、9、19軍要透過200餘公里的行軍才能從縱深地帶到達預定戰場;部隊力量十分分散。
鑑於這樣的形勢,東南方面軍參謀長普爾卡耶夫認為不必急於反擊,而主張應該一面以頑強戰鬥遲滯敵人的推進,在方面軍行動地帶縱地帶內一面組織堅固防禦;一面組成第2梯隊的各步兵軍和機械化軍,待掩護軍隊退至築壘地域線後面之後,再發動反擊。但他的觀點顯然不合乎莫斯科迅速發動反擊的指示。在東南方面軍軍事委員瓦舒金的堅持下,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否定了普爾卡耶夫的建議,決心堅決執行總軍事委員會第3號命令。這時來到方面軍司令部的朱可夫大將和被任命為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的赫魯曉夫也同意了這一決定。朱可夫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宣稱他曾經向瓦杜丁對這道命令提出過異議。但在當時情況下,簽名同意也是他唯一的選擇。…;
按第3號命令的要求:“東南方面軍應以若干機械化軍和全部空軍。以及第5、6集團軍其他部隊的集中而強大的突擊包圍並殲滅在突厥斯坦方向上進攻的敵軍集團。到4月8日黃昏時恢復被佔領地區。”
根據這一指示,東南方面軍計劃對正從蘇軍第5、6集團軍之間寬達50公里的缺口處湧進來的華軍第1裝甲叢集實施側翼突擊,將其徹底殲滅。在這一地區,有兩個主要戰役方向:南部的切爾卡爾方向,和北部的庫斯坦奈方向。在蘇聯人看來,切爾卡爾方向有著發達的公路、土路網,還有一條聯結蘇聯和切爾卡爾的鐵路,顯然是中國坦克部隊發動進攻的首選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因為上述的原因,蘇軍在戰前也將這一地區作為將來對中國發動攻擊的進攻出發陣地。而把最強大的機械化部隊部署了在這裡。
正因為如此,蘇軍在制訂反擊計劃時,將切爾卡爾方向作為重點攻擊地區,準備在奧爾斯克和切爾卡爾之間投入機械化第4、8、15軍,一共2483輛坦克(當然。能夠使用的沒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