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就可能使自己陷入道德罪惡感之中。這樣的道德我也是不切實際的觀念。
因此合適的道德我的形成,在於積極提升自己的道德認知層次,瞭解什麼是道德行為,什麼是不涉及價值判斷的行為,並最終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具體操作上,可以常做價值分化與價值判斷彈性化訓練,並反饋在自己身上,從而建立良好的道德面的自我概念。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personal self),簡稱“心理我”,是指一個人對個人價值與能力的評價。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透過嘗試錯誤與成功的經驗,人們會逐漸對自己的能力高低、擅長範圍形成一個固定的印象,進而認為自己很強、很弱或中等。站在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我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許多實驗特別是目標設定的研究顯示:個人對自我能力的評估會影響到他所設定的目標水準,進而導致截然不同的績效表現。當認為自己能力是不錯的,則通常會訂出比較難達到的目標,結果往往是雖然沒有達成預期水準,但績效仍遠比認為自己能力差而訂出低水準目標的人之績效來得高。
這個道理形象地說,就是:如果一個人瞄準太陽,可能射中的是月亮;但如果一個人瞄準月亮,最終只能射中石頭。也就是說,在目標設定的時候,儘量將自己的標準訂得稍微高些,這樣績效才會相對較高。
家庭自我。
“家庭自我”(family self),簡稱“家庭我”,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成長感受與作為家中一分子的價值感與勝任感。許多心理學家發現,早期的成長經驗對於個人以後的行為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例如,艾裡克森曾提出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理論,認為童年5歲以前的家庭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究竟是信任人還是懷疑人,是自動自發還是害羞膽怯。而在這種互動過程中,人們也形成了一定的家庭自我。
“家庭我”不佳的人常會因不喜歡自己的家及家人,進而採取一種疏離、迴避的態度,最終使得自己在整個社會支援系統上出現極大的漏洞,因此必須獨立去面對許多悲傷、不幸的事件與接踵而來的壓力。
自我與自我管理(3)
這往往對自己職業的發展極其不利。在心理諮詢例項中,可以發現一個具有良好“家庭我”的人,其安全感、自信心及自我強度比較高,對環境、對他人也比較會採取一種正面積極的態度,進而使得他在許多挑戰或打擊中能夠堅定不移,對前途充滿期望。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和家庭環境,但是瞭解“家庭我”之後,至少可以幫助自己在分析自己的性格時,有意識地找出哪些特點屬於“家庭我”的範疇,並且自覺地擴大正面因素的影響,減少負面因素的干擾。比如,透過分析,我們會發覺自己的優柔寡斷可能與母親有關,那麼以後就可以在母親施加類似影響時有所警惕,或採取相應措施以消除或減少來自這方面的消極影響。更重要的是,瞭解到“家庭我”的重要性,自己以後成為父母時,可以自覺營造有利的家庭氛圍。
社會自我。
“社會自我”(social self),簡稱“社會我”,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對自己的能力、價值的一種看法。對大部分人而言,“社會我”乃是天天都會影響自己的一種自我概念,因為每個人每天必須和他人交往。人際關係能力是每個社會人所必備的,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事實上,“社會我”會影響到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的發展,當然發展結果也會反過來影響一個人的“社會我”,於是形成了良性迴圈或惡性迴圈。例如,某人自覺是萬人迷,相信別人基本上是喜歡他的,於是他會持一種開朗、積極爭取友誼、願意為朋友付出及充滿信心的態度來面對他人,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