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主。
當然,他們也定下了規矩,商人們從同一個領地,最多隻能僱傭走不超過三成的人口。
結果,這個三成,差不多就成了整個南方的三成。
金幣聯邦總的來說,南方比北方要富庶一些,人口密度要高一些。整個南方地區的三成人口,大約已經超過了北方地區總人口的六成以上。
這樣的人數,差不多可以滿足商人們的需求,就算還有一些空缺,北方多少也還能剩下不少人口嘛。
畢竟……北方又不是隻有貴族派,也有不少商人啊。
於是,商人向北,貴族向南,無數遷徙者組成的漫漫長龍就這麼逶迤在大地上,緩緩地朝著各自的方向前進。
第四十九章
“我總覺得他們還是會打一仗。”隋雄說。
“就算是我也看得出來,他們最後肯定是要打起來的。‘覺得’這個詞有點多餘。”享樂之神維耶嘆了口氣,無奈地說,“為什麼他們非要打這一仗不可呢?全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天天吃吃喝喝玩玩,幾代人也用不完眼前的財富,何苦拿身家性命博這一場?”
隋雄本想要解釋“利益使然”,但轉念一想,維耶當年是一個大國王子,為了吃喝玩樂連繼承權都不肯要,指望這種人去理解“利益至上”那套說法,無異於雞同鴨講,就算浪費再多的吐沫,祂估摸著也只會茫然不解。
所以稍稍想了想,他就解釋說:“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算有人不想打,他的親戚朋友要打,他的上級下級要打,他也不能不合群。”
“但有恩怨的畢竟還是少數吧。”
“仇恨是會被放大的。”指揮與軍略之神奧格曼丁說,“比方說,一個騎士和另外一個騎士有仇,他們互相奈何不得對方,自然就要找幫手。然後打上幾仗,雙方互相死幾個人,於是仇恨就擴大到了兩個群體。假設這兩個群體再互相奈何不得彼此,再找幫手……我記得有不止一次戰爭是因為這種兩個小貴族之間的恩怨引起的。”
“……真不明白,有什麼好爭的呢?再大的仇恨,難道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嗎?”維耶嘆了口氣,搖著頭,喃喃自語,“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啊!”
“死亡不是終結。”正義之神約爾加德曼說,“世界上,也有很多比生命更重要的事。”
隋雄搖搖頭,沒有加入辯論。
這就是三觀的差異了,謀略之神和正義之神儘管彼此立場不同,但至少都能夠贊同或者至少理解“為恩怨而戰”,享樂之神就不能,因為對祂來說,生命是享樂的基礎,連生命都沒了,那還有什麼快樂可言?
這一番討論註定沒有結果,而人間的大遷徙卻仍在繼續。
近百萬人口,宛若兩大群螞蟻,化作兩條長龍,逶迤在廣袤大地上,慢吞吞地前行。
一般來說,人越多,行進速度就越慢。就以普通平民為例,幾個輕裝的壯漢可以不算很費事地日行百里,一群攜老帶幼的移民每天能走三十里都算好的。
就總體而言,商人派移民的行進速度比較快,因為他們攜帶的輜重比較少——為了提高移民的效率,商人派每二十里設一個補給點,一路上安排免費的食宿,並且承諾移民到了地方之後可以免費派發傢俱什麼的,所以移民們並不需要攜帶很笨重的東西,就算缺乏足夠的車馬,光靠兩條腿也不會太過吃力。
貴族派那邊就不同了,他們的移民差不多把家裡所有能帶的都帶上了,小到板凳鍋碗,大到桌子床鋪,很多人都弄了一輛大板車,上面堆了一大堆。
雖然貴族派的移民裡面,大多是有一些家產的,不像商人派移民以窮人為主。但這一番置辦,還是讓很多家庭的積蓄差不多見了底。長途遷徙原本就很花錢,領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