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督府那還不要嘣到內閣頭上啊。
……
南京城裡突然掀起了一股騷動,這訊息迅速被通報道了陳鳴的手中。文官開始串聯了,“把這些訊息透給大都督府。”他們自己惹出的麻煩就自己來解決。而一萬萬的軍費也確實有點多了,就算其中的不少金額可用土地來懟消,那餘下的金額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不然陳鳴也不會沉沒到現在還沒個準信。
陳鳴聽了一耳朵訊息,自己一句話就把事情給‘解決’了。是的,在他眼中,這事情就是解決了,行政系統的人馬剛過了年,假期都沒完,各部門精英就自動的組織起來稽核起那份計劃書了,端著雞蛋中挑骨頭的勁兒,一點點擠出這份計劃書當中的水分。軍方自然也要動彈動彈了,眼睛別在盯著大閱兵了。
這官司是要正式的打到陳鳴跟前的,兩邊就先準備好自己的傢伙吧。這可是一場戰爭。
現在已經是正月了,二月馬上就到了,他就要登基了,而陳鳴等候大整編立刻就賦予實施。這一轉眼,他來到這個世界就已經十年了。
十年前陳鳴只是魯山一個小土豪子弟,十年後他就將登基稱帝,君臨天下。眼下的文武紛爭,經費之鬥,在他後世的人生中一定還有著很多很多。只不過嘴角含著翹喜的陳鳴並不知道,就在這個時候的嶺南,就在這個時候的廣州。熙熙攘攘,行人如雲的廣州城碼頭,卻正上演著一幕又一幕的悲歡離合。他的帝國還遠遠沒有到處都飄揚著幸福。
有富裕就有貧窮,有幸福就有悲傷。他觸眼見到的並不是社會的全部!
落入陳漢統治下後,廣州商團雖然遭受了嚴重清洗,很多豪富大賈,現在骨頭都爛掉了。可底蘊充足的廣州商團利用更加放寬的貿易政策還是迅速恢復著自己在外貿上的實力,還積極的向上海和南洋探出了頭角。尤其是南洋!
一個個手中有了餘財的廣州商人組成了開墾公司,在廣州的南洋開墾局領取了許可證,然後一頭扎進了西婆羅洲中。
說起來這還是因為一個故老相傳的傳說,一個在閩粵沿海流傳了很多年很多年的故事。後世很多人眼中礦產資源貧瘠的婆羅洲,在這個時代閩粵百姓的眼裡可是有著一個很高大的名字的金山。
是的,婆羅洲在這個時候就被很多閩粵人稱為金山。
因為在這裡生活的很多華人,就是靠採金為生。與爪窪島和蘇門答臘或是呂宋的華人不一樣,西婆羅洲的華人雖然也有從事農業種植的,比如種胡椒。但這些人只是後者的數量中相對較少的一部分,他們的主要勞動力,男性勞動力,從事的還是開礦。
陳鳴在站穩腳跟後,對南洋各地的華人進行了摸底排查,對比呂宋和爪窪、蘇門答臘等地的華人多以從事農商為主不同,婆羅洲的華人人數多達七八萬,卻有接近半數從事著礦業勞動。
據說這一傳統是因為早期登陸西婆羅洲的華人多數為當地人頭領(如蘇丹)開礦採金。由於華工勤勞,技術熟練,有一些人在國內時就有淘金的一技之長,再加上誠實可靠,是以深得當地首領信任,當地蘇丹一般喜歡招募華工開礦,自己則從中坐收礦利。所以這就成為了婆羅洲華人的一個傳統了。
西婆羅洲的許多個金礦還有個別寶石礦都是這樣開發出來的。一個礦上的華工一般為幾十人不等。那裡的老人回憶說,三四十年前,只蘭達一地就有華人開採的金剛石礦場11個,每個礦場華工平均為二三十人,每人每年能掘得一布克金剛石(需小礦石二三百個,價值20…24盧比)。收益是相當豐厚的。
在此開礦的華人以閩粵兩省之人居多,首先是廣東的潮州府人,包括潮陽人、揭陽人、海豐陸豐人,其次是嘉應州人,惠州人。這些淘金人一如臺灣的漳泉械鬥,地域關係十分明顯,另外就是內部組織還很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