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時不時也想當個慧眼識英才的伯樂。

當然,大部分時候,他以為變得英才,也只是尋常。

吳宓今年才二十幾歲,本來就是年輕人,有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意,到也很正常,宮裡人知道他這點兒小毛病,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算了。

正好,這兩曰楊蘊秋比較清閒。

乾脆就答應和吳宓一塊兒去。

說是酒宴,其實就是一群文人才子聚在一處,談談詩詞文章,有時候爭論一番,說是對自己的學識完全沒有幫助,並不妥當,但真說有多麼大的幫助,其實也算不上。

楊蘊秋很少參加這類活動,也很少讓自家的學生參加。

他的那些學生們,在學校裡的各種活動已經夠多了,還專門有個大禮堂用來演講辯論,彷彿和當年的魏晉名士一般,他們彼此之間才真正有話題,沒必要參加其它那些龍蛇混雜,不知根底的酒宴,萬一讓人把學生帶壞了,還枉費他辛苦一場,豈不是很冤枉!

吳宓和楊蘊秋都很低調。

到春芳園時,很多文人才子都在,兩個人衣著打扮低調的很,不過,吳宓是天生貴氣,而楊蘊秋,不管是穿越帶來的,還是二十一世紀多年的教育帶來的,他的氣質也很醒目,春芳園侍候的下人都是那種十分有眼力的,當然不可能只因為兩個人穿著打扮太低調,就怠慢了他們。

不遠處的涼亭,有幾個文人正說話。

不多時,便聽見有人道:“童家執掌北疆三十餘年,聽說北疆的百姓只知有童家,不知有朝廷,這次左相武大人慾調童將軍回京,也不是沒有道理。”

吳宓一抬頭,腳步都頓了頓,臉色微變。

楊蘊秋笑了笑。

鎮北將軍童林,洪朝的戰神,自從他駐守北疆,三十年來,蠻人被他壓制的死死的,再沒有以前的囂張氣焰,固然還是年年都要鬧一鬧,但那點兒小打小鬧,和當年方州時時刻刻被威脅,先皇甚至還冒出遷都的念頭相比,已經算好的不能再好。

童林也因此威望極高,不只是在朝堂,在江湖上,他也是一呼百應。、

對於一個身在武俠世界的朝廷,大將軍在江湖上一呼百應什麼的,簡直不要太刺激朝廷上的那些官員,還有皇帝。

楊蘊秋一看吳宓的臉色,就知道他心裡也同意把童林召回京城,只是——小皇帝口中還是嘆道:“童將軍坐鎮北疆,才免去蠻人威脅,他若回來,京中眾將,哪個可當大任?”

顯然,他不是不想召回那人,之所以猶豫,不過是他現在可以說是光桿司令一個,找不出和他一條心的,又有能耐的大將來。

讓那書生一句話,說的吳宓繼續遊玩的興致都打了折扣。

楊蘊秋卻覺得很有意思——小皇帝還算英明,可他再英明,他也是皇帝,他本身心裡清楚,有童林在,北疆就還算安穩,可因為童家坐大,他本能得感覺到了威脅。

明明朝中世家大臣還未曾搞定,卻還是如此敏感,這或許是當皇帝的通病。

喝過酒,看著吳宓收拾心情,和一群文人談天說地,說到天色將暮,楊蘊秋才回自家書院去,進了門,晚上自習時,就給學生們留下一道作業,讓論一論北疆。

這題目很大,學生們耗費了好些時曰,查詢資料,還有認真的,非要去問一問京中比較瞭解邊疆情況的那些朋友們。

他們這些學生在京城已經有些時候,和京裡不少達官貴人家的公子,也算是聯絡密切,而且,自從楊蘊秋的書院在朝中大出風頭,入學的學生裡,就摻了不少子弟,對各種訊息的掌握,還是挺及時準確的。

群策群力,從各個方面這麼一分析,楊蘊秋看了幾眼,得出一個結論來:“我看,三月之內,北疆必有戰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