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福應禪院出家,昨日才結束了修行歸來的。”惠輪笑呵呵地說著,一臉祥和,很有些得道高僧的樣子。
果真如此?恐怕你的意圖並不單純吧!也許你去鄴城也是為了《長生訣》吧!
“還未請教這位大師法號?”高興心中如此想,臉上卻是不動聲色,而是看著惠輪身邊那年長者疑惑地問道。
惠輪笑著答道:“高施主,這是家師,法號智炫,乃是這福應禪院的主持。”
“原來是智炫大師,高興有眼不識泰山,失敬失敬!”高興忙恭敬地施了一禮。
高興弓著身子,智炫和惠輪卻是看不見他眼中的震驚之色。
公元574年在北周發生過這麼一件大事,那便是周武滅佛。
周武帝宇文邕此人雄才大略,他雖然曾信奉佛教,但卻更清楚治國知道應該用儒教,只有如此才能讓北周徹底崛起打敗北齊,從而一統天下。
因為南北朝這個紛爭的亂世,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對於生活可以說完全喪失了希望,佛教這導人向善,講求因果報應,此生受苦,來世享樂的思想便成為了眾多百姓的精神支柱。加上當朝少數民族想要穩固政權,大力扶持下,佛教得到了蓬勃發展。
然而如此一來,卻也存在著極大的弊端。因為佛教的地位大肆攀升,政府又支援,沙門中人享有著極大的特權,無需服勞役,兵役,更不需要交賦稅,生活用度由百姓支出和政府供給,生活可謂衣食無憂。因此,許多生活困苦的百姓便投身沙門,只為能夠生存下去。而佛教就如同滾雪球一般壯大,他們不但佔有了無數良田房舍,更重要的是勞動力。
亂世中,除了糧食,最終要的自然都是人口。宇文邕想要發展北周自然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更需要大量的良田,而佔有這些寶貴資源的佛教便讓宇文邕有些寢食難安了。
有這麼一個人,名叫衛元嵩,曾在蜀地出家為僧。然而此人天性耐不住寂寞,更是無法忍受沙門中斷絕七情六慾的借條,故而最終叛出沙門,還了俗。
衛元嵩對佛教不喜,又見宇文邕想要懲治佛教,因此便進言說:“國治不在浮圖,唐虞無浮圖而國安。”這句話自然甚得周武之心,因此衛元嵩請求廢止佛寺,減少這方面支出的建議便被周武帝宇文邕提上了日程。
然而,佛教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早已深入人心,上至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對這個外來的教派信奉不已,這讓宇文邕的計劃受到了極大的阻力。
公元569年,周武曾讓佛道儒三家辯論,然而最終獲勝的卻是佛教,一時間周武帝不得不將這件事擱淺下來。
佛道相爭已久,道士張賓看準了周武的意圖,於是便屢屢進言,加深了宇文邕對佛教的輕視,更堅定了打擊佛教的信心。
歷史上,周武幾次讓佛道儒三家辯論,但最終的勝者無一例外的都是佛教。為了能夠讓北周以最快的速度崛起,完成自己統一天下的宏遠,宇文邕終於在公元574年以皇帝的權威強迫當時佛家的代表智炫,開始實行滅佛計劃。因為道教在辯論中同樣敗北,周武帝為了顯示公平,更是減少佛教的牴觸,宇文邕下旨禁止佛道二教,令“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yin祀,禮典所不載者盡除之。”
正因如此,北周解放了無數勞動力,更是獲得了無數兵丁,為征伐北齊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高施謬讚了,老衲才疏學淺,添為主持,當不得大師之稱!”智炫和尚慈眉善目,對高興還禮,身上隱隱透著一絲威嚴。
“大師佛法精湛,曾力挫道儒兩家,早已名傳天下,高興仰慕久已啊!”高興一臉誠摯地看著智炫。
雖然高興對佛教並無多少信奉,但對智炫此人還是十分佩服的。一個能夠將道儒兩家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