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那時間已是天明時分了,近海運糧船隊也是日夜不停的,打個照面也不算是什麼稀奇事。
楊猛本就讓丁泰辰留下一些蹤跡,遇到糧船無疑是最好的首尾了。
商船與戰船,從遠處看區別不大,不過戰船有個最顯眼的地方,就是炮口舷窗,海路運糧雖說沒幾年的功夫,但船工都是些混碼頭的老船工,戰船與商船他們自然能區分的出來。
驚鴻一瞥的二十多艘戰船,可是嚇了運糧船隊一跳,雖說在商埠經常看到西洋的戰船,但一次二十多艘,卻是很多人看不到的大場面。
這樣的訊息瞞不住,但運糧的都不是什麼大官,這事兒到戶部那裡本就停下的,但涉及到林吉李長毛賊的行蹤,戶部的官員也留了一個心眼,將此事報給主事的堂官之後,這訊息也就到了軍機們的耳中。
二十餘艘英夷戰船,出現在京畿近海,這可不是小事兒,當年庚子一役,英夷逼得朝廷簽了城下之盟動用的戰船,也就這麼個數目。
修約遭拒、勾連長毛、靠近海岸接走林吉李所部的長毛賊,這些事兒稍一聯絡,就是個好大的局,官場之人都是心有九竅的,不用楊猛多說什麼,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對號入座。
這些事兒看似牽強,但大清的官員,對西洋瞭解不多,即使大清的地面有西洋各國的公使,但凡是三四品以上的官員,基本都不會接觸這些洋妖的,訊息的閉塞,只能讓軍機們關起門來瞎想,這事兒是越想越多,越想越驚人,難道這英夷要幫著長毛賊,在華夏的地面上搞興替?
林吉李所部,多半是被英夷的戰船給接走了,這事兒其實也瞞不住,僧格林沁的人馬到海岸上一查,就會有結果的。
京畿到天津衛,快馬加鞭一日的功夫也差不多,僧格林沁那邊的人一查,果不其然,林吉李的長毛賊是從海路遁走的。
靜海的死圍,獨獨疏漏了沿海的一片區域,長毛賊無船,再說了雖說是春夏之交,但海水依舊冰冷,僧格林沁是個陸將,哪會想到長毛賊在海上也有接應?出些差錯也是難免的。
林吉李的去向有了眉目,可朝廷上下的心卻懸的更高了,與長毛賊相比,英夷這個盜匪,也不是什麼好人,二十多艘戰艦,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怎生不讓人驚懼呢?
前些年,這海防還是有模有樣的,這些年忙於剿匪,天津衛的海防也懈怠了許多,好在這次英夷只是運走了林吉李的人馬,若是攻打京畿,朝廷毫無防備,那結果會怎樣呢?
正值剿匪之際,若是京畿讓洋鬼子端了,這事兒就大發了。
事情的前因後果擺在了四色棍的面前,四色棍大怒是肯定的,殺掉幾個拱衛海防不利的總兵、參將。並不能消去英夷對京畿的威脅。
這時候。楊猛的那份摺子就起作用了。軍機眾臣、一干朝臣,說起英夷之事,只會張口瞪眼、嗯嗯啊啊,本是主管洋夷事務的禮部和理藩院,對此也是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
洋務的事情,也不是人人都不知道,只是許多人選擇了避而不談,畢竟這洋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穆彰阿、耆英之流,涉及到了洋務,都保不住身家,更別說禮部與理藩院的那些小官了。
從近期的摺子上看,唯有九江的楊三哥懂一些洋務之事,若是平常事倒好罷了!這英夷威脅到了京畿的安危,對四色棍來說可不是什麼小小不然的事情。
對於英夷,四色棍本就深恨不已,若不是庚子的賠款,哪來的長毛賊作亂呢?
“一群廢物!彭師傅。問問楊猛這事兒該如何應對呢?”
打壓了楊三哥一段時間,看來楊三哥的忠誠依舊。這林吉李的事兒,朝廷這邊還沒個眉目,楊三哥就注意到了英夷的異動,所謂一心為國,不過如此啊!
自楊三哥提督江南軍政以來,雖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