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十七日,朱元璋正式下葬明孝陵。而這一天,恰巧也是他逝世後的第七天,也就是頭七。昨天晚上開始,整個皇宮就沒停歇過,大家都在緊張地籌備著今天的葬禮事宜。

就在昨天剛剛舉行完登基大典的新皇帝朱允炆,今天又換上了一襲白色的喪服,清晨時分就已經起身,親自護送著朱元璋的棺槨,並率領著群臣們聲勢浩蕩地向著孝陵進發,送老朱最後一程。

朱楩自然也身在這支隊伍裡,但由於他身為親王,那是老朱的親兒子,身份尊貴,所以得以和朱允炆一同前行,與他們一道的還有一群老朱的后妃們。這些后妃中,除了那些藩王的生母之外,其餘那些未曾誕下皇子皇女的嬪妃們,從今往後就要留在孝陵山上,為老朱守靈三年,以表哀思。

這幾日,朱楩與朱允炆之間的關係並未出現明顯的緊張態勢。儘管他們彼此心知肚明,但在這個特殊時期,無論是明面上還是暗地裡,兩人之間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衝突或摩擦。

然而,這種表面上的平靜只是暫時的,雙方都明白對方內心深處的想法。朱允炆等待著朱楩主動向自己表示友好並完全臣服於他;而朱楩其實也在等待,等等看這個新皇帝是否真如歷史上那般頭鐵,不顧老朱遺願執意削藩。

在舉行完了入葬儀式後,朱元璋的棺槨正式被抬進了孝陵內。朱楩和袁巧兒緊跟在朱允炆身後,一同叩拜送別這位偉大的帝王。今天過後,朱元璋將成為歷史,而未來時光裡可能與他還有關聯的便只有到今年為止的年號——洪武,翻過年去便是建文元年了。

送別儀式結束後,朱楩輕輕地扶起袁巧兒,他們一同站起身來,跟隨朱允炆以及一眾藩王的母妃們準備返回山腰處祭拜的宮殿。而其他的妃子們則已被轉移至山上,那裡有禮部精心準備的院落供她們居住。這也是朱楩所能為她們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至少能夠確保她們的生命安全,並在守喪三年後得以歸家與親人團聚。

由於棺槨入陵並封門尚需一段時日,眾人便在孝陵祭拜的宮殿中稍作歇息並繼續祭拜,靜候朱元璋的棺槨落位。

殿內迴盪著道佛兩派人士誦經念文的聲音,伴隨著哀悼和哭喪的哀鳴,原本就寬敞的大殿內回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

朱楩感覺自己快要聾掉了,周圍的人們似乎也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於是,他趁機找到一個空隙,悄悄地拉起袁巧兒的手,兩人悄悄的溜出了大殿。

殿外也有諸多官員以及唸經的和尚與道士,外圍還有中軍衛計程車兵裡三層外三層的已經把整個孝陵給封鎖起來了,但朱楩大小是個親王,想出來靜靜也沒有人會攔他。

因為時間尚早,所以二人選擇從小路出發,繞著祭祀宮殿後面的高處慢慢行走。袁巧兒明白,這或許就是朱楩悼念父親的獨特方式。

自從朱元璋病情惡化直至離世,無論是周妃、楊妃,還是太孫朱允炆,甚至包括眾多文武朝臣,無一不是痛哭流涕。然而,只有朱楩這位皇十八子與眾不同,他並沒有展現出過度的悲痛,相反顯得異常鎮定,以至於連作為他枕邊人的袁巧兒都開始懷疑他是否只是故作堅強。

他們如同散步一般緩緩走向之前叩頭拜別朱元璋棺槨的地方。一路上,朱楩向袁巧兒傾訴了內心深處的感受。

也許他不像已逝的大哥太子朱標或四哥朱棣那樣與朱元璋有著深厚的父子之情,但在過去的兩年裡,他真切地體會到老朱對每一個兒子都懷有深深的父愛。

就在不久前,他每天都會去給臥病在床的老朱講述各種故事,而在那個時候,他難得地從老朱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如慈父般的溫柔。

袁巧兒並沒有多說什麼話,只是默默地牽著朱楩的手,靜靜地走著。她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此刻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