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英卻道:“本來我也這麼想,可夏天時水面高漲,把那石頭淹了,經過的人都怪狼狽的,我只好叫人弄了這個橋。你若想玩,叫人擺兩塊石頭過來就是。到時候愛走哪個走哪個。”淑寧不禁啞然失笑,拉著他往前面屋子走。

這屋子相當大,左邊還挨著兩間,看上去一間比一間小。最大地屋子,正開六扇門,門上掛著塊匾,上書“儀和軒”三字。屋中的格局,像是起居室加書房地結合體。有羅漢床與炕桌,也有書架書櫃多寶格,一張大案,周圍地上三四個瓷缸,有兩個還裝著不少卷軸,顯然是給桐英練畫備下的。屋角還放著兩個爐子。

桐英道:“你瞧這裡怎麼樣?我專門看著他們收拾的,在前頭住厭了,咱們就搬到這裡來,想做什麼都行,可比住在前面光看那幾棵樹強。”淑寧周圍打量一番,挺喜歡這裡,只是還有些疑問:“那我們睡哪兒?難道睡羅漢床?平時還好,到了冬天會很冷吧?”就像房山的枕霞閣,到了冬天也是不能住人的。

桐英笑著拉她左轉,繞過碧紗櫥,卻是一間小些的房間。原來這三間是打通的。這間屋子裡盤了個大炕,挨邊一溜小櫃子小箱子。鋪著厚厚的褥子,看著就暖和。桐英在淑寧耳邊說了幾句話,淑寧暗笑,捶他幾下,心裡也有些意動。

桐英攬著她繼續左走,卻在穿過一個小門後,到了一間更小的屋子。這裡與方才那間不同。放了一架黃花梨月洞式門罩架子床,掛著芙蓉輕紗賬,鋪著竹蓆,周圍的用具,多是竹木所制。連窗子也多些大些。一陣風吹來,便讓人覺得格外地冷。

桐英道:“這裡是夏天住的,我不耐煩叫人更換東西,索性便造了兩間屋子出來,方才的是暖房。這裡是涼房,我們就按天氣換著住,如何?”

淑寧不由得好笑:“好是好。可從沒聽說過這樣做的。”桐英卻滿不在乎:“那就從我開始吧。這園子裡許多地方都能住人,我們愛住哪就住哪,住煩了就換地方,也能時不時換換心情。”淑寧笑著拉他轉出屋子外的遊廊,見前頭湖面上種了許多荷花,只是深秋時節,都枯萎了,便道:“這裡倒有些象房山的水閣子前面。也是湖面上種了許多荷花。”桐英笑道:“我看慣了那個,也想在自個兒家裡弄一片呢。”

他拉起淑寧沿著遊廊往前走。這遊廊一面是粉白的牆,牆上開了各種形狀地窗,有梅花形的,有菱形的。有五邊形的,也有圓形方形。透過雕花窗格,可以看到後面種的樹。淑寧認得裡頭有桃樹李樹,便笑道:“真好,我們明年夏天也能吃園子自產地果子了。”桐英笑了:“春天時還能看到花呢,我一直記得你家花園裡那片林子,春天時開了花,一片彩雲似的,真好看。”

淑寧歪著頭看他:“你若喜歡,等春天時,咱們找個空閒的時間,過去住幾天好了。”

“可以麼?”

“可以啊,小寶如今在京裡上學,劉姨娘隨他回府住,房山只剩管事和僕役在。咱們就說是去我陪嫁的莊子上住的,反正也離得不遠。”那裡可是度假地好地方。

桐英一臉嚮往狀,惹得淑寧好笑不已。

走廊盡頭是一處水閣,還真與枕霞閣有幾分象,連裡面的佈置也很近似。一樓是書房兼起居室,二樓臥室。比較特別的,是湖對面也有一座一模一樣地閣樓,與這間兩兩相望。一問桐英,才知那間名叫“盼樓”,而這間是“望閣”,俱是一樣的佈置。淑寧覺得比起方才的儀和軒,她更喜歡這裡,既然此處亦有床鋪,看來想來住時也很方便啦。

望閣前有一片空地,種了許多柳樹,一座小拱橋,連線著一座小方亭,亭子那邊,曲尺橋通往盼樓前。望閣以西,還有一處屋子,倒有些像房山的臨淵閣,不過桐英說那裡是碧晶館,再往西的遊廊下,便是引入積水潭水的閘門。館邊還有一艘小艇,可容兩人,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