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但陳漢各路軍中被首推為第一精銳的教導師挺入了漢中,徑直切斷了四川與陝西的聯絡,湖北的復漢軍則在全力以赴的鞏固著自己的統治根基!

陳漢繼免了夏糧之後,又免了今年的秋糧,下鄉工作隊和各府縣自行組織的宣傳隊,全忙的是一刻不停閒。各地還成立了多所技校,復漢軍還第一次向整個轄區城鎮鄉村發出了招工告示覆漢軍要擴大火槍製造規模!繼續鐵匠

再加上覆漢軍的招募,以及一家家工坊的招工。這些都像大叔的根鬚,一點點扎在湖北這塊肥沃的土壤中。

這個時代幹什麼事兒都要靠著人力,就以趙家的軍服制作而言,在沒有縫紉機的年代,完全依靠手工,每個復漢軍戰士每季都至少要有兩件常服,兩件戰袍,那是個什麼概念的工作量?

當初遠征軍後勤部隊的首首腦腦就為這個頭疼不已。整個遠征軍,除了主力營頭的軍裝什麼的還有一定的保證,其他的非主力部隊,很多軍裝都是直接拿整衣染成了紅色而已。所以啊,工人的招募,就是復漢軍一點點夯實自己的根基。誰家的人進工廠當了工人,他們也就成為了復漢軍的人了。

現在整個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以南地區,就湖北和江南還算安穩,前者是清軍打不過去,後者是清軍攻不下來,江南的戰爭已經成了僵持戰了。

湖北與江南之間,有了九江和安慶做接應,那是頻頻有船隊往來。且復漢軍的戰船也是一波接著一波的下水,清軍自然不甘示弱了。江蘇吳淞水師在夏秋之際就重新組建了起來。

柴大紀本身是浙江江山人,幼年習文,後棄文習武。清幹隆二十八年(1763)中武進士。任福建福寧鎮提標左營守備、右營都司。在福建水師紛紛迴歸東南的時候,一部分人被留在了江南,組成了蘇松鎮水營,屯駐吳淞口。柴大紀就是在那個時候被調入蘇松鎮的,同時由都司升任到參將。

至於為什麼監造戰船的柴大紀不再別處而在舟山,那是因為打復漢軍掃蕩了松江,雖然他們止步在了黃浦江畔,可還是讓很多人心驚肉跳,戰後紛紛遷移到了大海之中的舟山。這其中不僅有士紳百姓,還有很多的商賈,乃至是造船廠。

清軍的水師戰船本來是官制的,但眼下情況不是不一樣了嗎?事急從權,很多單子就下到了民間的造船廠,從浙江到廣東皆有,這其中化名為童力的張繼功,聯手嶽文海,也拿下了好幾單來。

柴大紀這差事可是個美差。

張繼功也與之有了幾次接觸,對這個人評價挺高的。張繼功在前一年多時間裡表現的都很低調,盤下造船廠專門制海船,趁著東南大起海運漕糧的趨勢,很是賺了一筆。又與嶽文海綁到一塊,自己組織了一支商運船隊,與瀕江地區有海運傳統的中小船商集資自立。開始以販運糧食等農產為主,後來復漢軍退出江南,就迅速增加至營運布匹、陶瓷、靛青、糖、茶、鹽魚等等,停泊的港口北至天津,南抵廣東,

只是一年的時間,就成了淞滬一帶嶄露頭角的船主了。

也就是陳鳴交代給他的製造西式帆船的事兒,還沒有一個著落。“造船這東西你不能只給我一個外觀圖,裡面的結構圖才是真傢伙啊。”陳繼功無奈的向陳鳴‘抗議’道。他手下的幾個大師傅對於西式帆船一竅不通,他就只能從廣東聘請師傅,還特意請來多個在洋人的帆船上幹過水手的廣東人做參謀,結果才知曉,西方人的風帆船不僅跟中國的帆船大相徑庭,只一個風帆操縱,沒有長時間的實踐作訓就根本玩不轉。

大洋之上,大風巨浪,各種危險情況都要遇到,西式帆船的風帆面積和複雜性又遠遠超過東方的硬帆,西式帆船的桅杆都很高大,不高怎麼能掛上去那麼多的帆呢?所以西式帆船的桅杆也很容易折斷,為了防備這一缺陷他們就用加強纜以穩定桅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