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軍便裝,越來越多的人剪掉了頭髮,而冬季卻是這種漢服式官袍,人人愛穿的大好季節。

董誥不會為‘熱’這個問題再去耗費腦筋了,本土都入秋了的,南洋還是這麼熱,他有什麼法呢。

眼下最重要的是明天的談判,這才是他要仔細考慮的。

第一、荷蘭人會不會答應退出東印度?

那樣的話,他們有限的兵力可以全部集結到錫蘭,保持住錫蘭最重要的那個港口亭可馬裡。

第二、陳漢可以承諾給出一筆錢作為對荷蘭人的‘買地錢’,然後一直到戰爭結束,荷蘭要把錫蘭完整的教給中國,中國還可以適當的在雙邊日後的海貿中給他們以方便和寬鬆條件。

可以說,這倆條件代表著陳鳴把過去紅溪慘案的血債全都遮掩下了,是真的要跟大風車繼往開來了。

甚至於荷蘭人如果銀根緊缺,中國還能為其提供一萬磅黃金的低息貸款。

這些條件董誥已經在抵達巴達維亞的當天就透過隨身的西班牙衛兵將訊息透給了荷蘭人,但是三天都過去了,還一點訊息沒有反饋。

這讓董誥這心裡頭升起了一股不好的預感。

“大人,荷蘭人雖然在英國人手中吃了點小虧,可北美戰局的大勢在他們這一邊的啊。”

在座的人都知道,因為中國要與荷蘭的開戰,外交部另外有人正在跟羅伯特進行著聯絡。期望著能夠靠這個條件,還有北美大陸上中西的必然一戰,而從英國人那裡摳一點好處。

“他們會不會奢望著法國人來救把他們一把呢?”

法國的艦隊就在錫蘭,要來南洋,還真不費什麼功夫。

董誥瞥了那人一眼,“法國人除非是瘋了,才會把自己的艦隊開進馬六甲。”

就連英國人要透過靖海的時候,都事先前跟中國打好了招唿。不然的話,那支船隊還真不見得能走出馬六甲。

只不過可惜的是英國人沒有把馬六甲城給奪了。

關乎荷蘭人的結果,總是繞不過法國和英國的,董誥不知道英國人的艦隊都撤到哪裡了,可在他乘船離開南京的時候,法國人還沒有行動起來。他們的嗅覺經過幾年的蛻化後,已經遲鈍了很多。

“荷蘭人這幾年不停地擴大手中的軍隊。據軍情局報告,他們現在已經有了三萬多人,還在不停的修築巴達維亞的防禦工事。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

又一個對談判不抱希望的人。

在談判團中,如此這樣的人很是不少,因為這一次談判團成員的年齡都不大。董誥四十出頭已經是團裡排在第二的老大哥了。而那些年輕氣盛的年輕人們,對比出錢買地,更可惡看到陳漢的大軍堅船利炮,掃蕩巴達維亞。

“戰爭能不爆發,就不要爆發。”董誥的態度是這樣的。一仗打下來,中國同荷蘭的沒有幾十年是恢復不了的。最主要的是朝廷沒錢啊,這一仗打下來,中國需要花費的錢財可能會比戰爭更大。

“如果明天接觸的時候,對方態度推諉,我方不需要給他們留什麼顏面。表現一下我們的強硬態度。把談判和戰爭完全的統一起來。”

“讓荷蘭人迅速作出決定。”

“他們要麼遠離戰爭,謀求一個體面地和平。但南洋必須是我們的。”

“要麼就開戰,用雙邊的武力來決定勝負。”

雖然本人的態度絕對是‘鴿派’,但是對於談判,董誥的態度卻是堅持絕對的強硬。溫言在口,大棒在手。絕對要表示出自己的態度!

因為現在的中國比巴達維亞的荷蘭人強大的太多太多了。

雖然巴達維亞當局這幾年一直沒有停下備戰工作,他們組織起了一支三萬多人的陸軍,但是這根本不能逆轉什麼。面對一頭大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