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0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失目標。好在此刻盟軍戰艦的部署,對於戰機攻擊來說,相互之間的距離那是夠了,但對於飛彈來說那距離就太過於近了些。這也就贊成了眼下發生的,日後被稱為“諾曼底海軍災難”的形成。
幾十公里的距離,對於飛彈來說不過僅僅只有幾秒鐘的時間,隨著幾秒鐘過去盟軍艦隊的命運變壞了!
15章 為何而戰
“小心……飛彈……”
喊叫的是一艘英國戰列艦“胡德號”上的槍炮士官胡德,他操縱的是與他同名的胡德號戰列艦副炮附近的一門雙37毫米防空炮。此刻所有歐美艦隊戰艦上的防空炮,受到中華聯邦生產的“干將級”防空炮的啟發,多數都使用了電傳動控制。同時操縱射擊只需要一個操縱員,以及兩個裝填手。
與普通的手動裝填這種半自動裝彈機構有著速度快,動作可靠的優點。它幾乎是直接抄襲中華聯邦的,防空炮彈藥供應機構的,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改進。因為作為技術發達的中華聯邦,他們在設計這種裝彈機構的時候,就已經達到了幾乎無法再最佳化的程度。
足夠精簡、足夠快、也足夠準確,這就是歐美所有的工程師對於這種半自動供彈機構的評價。但我們知道,在研製一代、生產一代、使用一代、出口一代的中華聯邦,這種半自動裝彈機構早已經淘汰。
但對於英國皇家海軍來說,這卻是他們戰艦上使用的,最先進的技術之一。正是因為這樣,三個人就可以操縱一個雙37毫米防空炮的炮位。“尖括號”形狀的護甲裡,並沒有安裝如同“干將級”防空炮上的那種麻雀對空飛彈,也沒有防空火箭。它就是雙37毫米的防空炮。
槍炮士官胡德坐在發射的炮位上,他的面前是使用了潛望式的大視場觀瞄裝置。同時具備光學系統與紅外電視系統,只是現在整個黑色的海上,已經完全被亂飛的曳光彈蓋滿。似乎到處都是向戰艦靠近的飛彈,他已經弄不清楚,德國人到底發射了多少飛彈,也不明白在無線電干擾之中,這些飛彈為何還可以操縱如常。
畢竟這不像剛剛登陸的時候,盟軍只能夠依靠“大君主系統”以及“哨兵”——偵察/指揮/電子戰飛艇上的電子干擾裝置與德國人的,龐大而又功率強大的陸基電子干擾裝置相對抗。現在盟軍同樣啟動了功率巨大的電子干擾裝置,按道理說,雙方的電視制導飛彈、炸彈都已經無法使用。因為電視制導牽扯的是無線電訊號傳輸命令,雖然只有相當短暫的時間,但在如此強大的無線電干擾的情況下,依然不可能發動制導飛彈的攻擊。
這從盟軍上岸之後,德軍幾乎沒有發射過“蜂鳥反艦飛彈”與VI…S型對地飛彈上,就能夠看得出來。更不用說那些幾乎難以靠近發射地的,Ju87D斯圖卡式俯衝轟炸機投擲的蒲公英制導炸彈的攻擊。這時體現出德國人在戰爭初期開發的“蒲公英”制導炸彈,有著嚴重的缺陷。它夠準確、也夠隱蔽,但問題在於,它的射程相對那些帶有滑翔翼的炸彈太短。而且在這種無線電強幹擾的時候,它的抗干擾能力也太差。
不過,對於事情的看法固定不變,總不是件正確的事情。同樣倘若對於德國人的本領不多加小心的話,那麼無疑在諾曼底戰場上,盟軍還會吃更多的虧。
“真奇怪,這些德國混蛋的飛彈……”
他手中的操縱桿只有一個舒適的把手,但就是這樣一個把手,就可以輕易控制雙37毫米炮的運轉。操縱桿的移動,就可以讓整個雙37毫米炮進行旋轉、信仰等所有的動作。而且只要按住把握上的按鈕,就可以讓火炮進行單發射擊、3發點射、以及連發射擊。
在他的大視場的潛望式觀察鏡上,胡德還可以憑藉經驗用他的雙眼分辯出那些目標到底是什麼。是盟軍射出的對空飛彈、防空火箭還是帶有曳光彈的炮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