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妍說剛才自己撞倒的這位小姐為“舍妹”,便知她是定遠侯府的沈三小姐,當下就忙躬身為禮。

沈琳在旁,不由得冷哼一聲,“這隻風箏,是我大嫂親手連夜為我趕製出來的,便是整個昌寧,也再買不出這樣的風箏來!”

張正聽了,才剛剛消去的窘色復又回到臉上,“……這可如何是好?在下又不諳這做風箏的工藝……”

蘇玉妍便向沈琳佯嗔道,“你這孩子,說什麼呢?”一邊說,一邊又向張正笑道,“公子不必著急,不過是隻風箏,值當不得什麼,回頭我讓人去買些綵緞錦線來再做一隻便是了……”

張正想來也是個實誠人,聽蘇玉妍這麼一說,不由得鬆了口氣,忙又向蘇玉妍作揖為謝,“如此,那就多謝沈少夫人費心了……”

沈琳原也不是心胸狹窄之人,之所以對張正聲色俱厲,原是因為一時情急所致,後來見張正儼然就是書呆子一個,那責怪之意就更消去了一半,又聽他說不諳做風箏的工藝這話,更是差點忍俊不禁,便側過臉去掩袖而笑,此時見大嫂並不當真與這張正計較,也就順著她的口氣,低聲說道,“這一次就算了,若有下次……哼!”

她說得雖低,張正卻聽了個清楚,當下便又轉身向她長揖為禮,“多謝沈三小姐寬宏大量,再不敢有下次了……”

沈琳見了張正這副一本正經的書呆子模樣,不由得撲哧笑了,有心再取笑他兩句,忽瞥見蘇玉妍似笑非笑地望了自己一眼,忙側過身去,佯作沒有聽見張正的話。

蘇玉妍知沈琳不是真生氣,又見她似乎對這位張正有好感,頓時心裡一動,便向張正笑道,“張公子也是在這裡郊遊來了?”

張正先前瞥見沈琳那嬌俏的笑臉,只覺心跳如鼓,幾乎連頭也不敢抬了,忽只蘇玉妍問起這話,不由得心念急轉,幾乎是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在下正是到京山郊遊來了。”

蘇玉妍聽他這麼說,不免覺得好笑,眸光在他臉上一掃,便又笑道,“這麼說來,咱們還真是有緣了。”

同為昌寧人,偏偏在京山遇見認識了,自然算得有緣。張正心道,忙道,“此時正值午飯時分,不知可否請沈少夫人與沈三小姐賞臉一起吃頓飯?”

蘇玉妍原本還覺得張正木訥,渾身上下的書呆子氣,聽他突然說出這話,頓時對“人不可貌相”這句話生出感觸,當下便笑道,“不知公子同行的可有女眷?若有女眷,那就請過來大家一同吃頓飯吧!”

這話則是含著幾分試探之意。看這架式,這位張正想必對沈琳動了心,要不然,以他這副書呆子的德性,自不會輕易開口邀請她們同席吃飯。

張正雖然是個書呆子,卻心思活絡,反應也十分敏捷,當下便笑道,“與在下同行的,還有舍妹,與沈三小姐年紀相仿,也是個性子活潑的,若沈三小姐不嫌棄,在下就著人去叫舍妹來……”

看來,這位張正還真是個有心人了。蘇玉妍心裡暗忖,旋即笑道,“都是同齡人,說什麼嫌棄不嫌棄的,倒顯得見外了……”又向沈琳道,“三妹,你不是總嫌我悶得慌麼?要不,就請張小姐過來陪你一起玩?”

第一卷 286、鬧春(下)

之所以這麼問,也是徵求沈琳的意見。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沈琳雖然年紀不大,卻也虛歲十三了,這個年紀,尋常人家的小姐都已談婚論嫁了,不過因為沈琳命好,生在大貴之家,婚嫁便談得遲些。又因這兩年是多事之秋,宋德書與沈松年暫時也沒顧上沈琳的親事,因此就這麼耽擱了下來。不管宋德書和沈松年想給沈琳找個什麼樣的婆家,就蘇玉妍本人來說,她是不想讓生性單純活潑的沈琳再嫁入像定遠侯府這樣的大貴之家的,如果可能,就像七公主趙寧一樣,選一個家世清白的簡單人家嫁了,倒不失為一件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