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便互相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而這無論對於減少印度人口還是以後的統治,無疑都是非常有利的,單純放毒只能起一時的效果,但仇恨卻是長效的,哪怕一百年都很難消泯。
在明白這一點後,袁侍從長立刻帶著巨大的熱情投入到了這項工作之中,首先調最近的在新加坡的一艘南洋艦隊所屬醫療船和部分商船駛往加爾各答,當然帶足了各類藥品,這個很好解決,從藥廠直接拉出來裝上飛艇運過去就可以了,到達加爾各答後首先接受寇松總督和基欽納司令官代表英屬印度政府的投降,然後開始迅速救治染病的人和撤離英國移民。
這項工作並不困難,反正要疫苗有疫苗,要特效藥有特效藥,再說這時候加爾各答死人都堆積如山了,誰還管別的,救活屬於醫生本事高明,救不活那屬於身上罪孽深重,神靈不想讓他活。不過最終的效果的確非常好,隨著醫療船的到達,加爾各答的疫情很快便得到了控制,這時候中國人有救命藥的訊息迅速在印度各地傳播開,而同樣這時候霍亂疫區已經不僅僅是侷限在恆河下游一帶了,就連上游和德干高原上的各邦也開始出現疫情。
這種東西反正就是隨著人走,想氾濫開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這個訊息成了那些被霍亂折磨,在痛苦中等待死亡的印度人在黑夜裡的一線光明,但可惜除了那幾個英國人的據點城市,中國的醫療隊根本不去其他地方,那些拉虛脫了的印度人也不可能跑到這幾個地方接受治療,所以這一線光明對百分之九十九的印度人來說依舊遙不可及。
好在很快印度人民遭受的苦難就被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了,尤其是那些中國的穆斯林,在知道數以億計的印度穆斯林兄弟正在遭受瘟疫的折磨後立刻行動起來捐錢購買藥品,雖然不論疫苗還是藥品都很貴,而且因為產能限制供應緊張,但這些人還是在皇帝陛下的親自關懷下,弄到了一批數量不菲的疫苗和藥品並且組織了救援隊,攜帶這些東西進入印度。
不過他們可不是什麼人都救,人家是來救自己穆斯林兄弟的,印度教徒,錫克教徒這些肯定都不在救援的範圍,而且因為擔心染上霍亂,這些人也不會留在這裡管這些疫苗和藥品如何使用,都是直接交給那些穆斯林長老們由他們負責,這些傢伙更不可能把這種救命的藥品給其他教徒了。
這下子那些只能等死的印度教徒,錫克教徒,佛教,耆那教,拜火教,猶太教徒們全都傻了眼,這怎麼辦?眼看著別人有生的希望自己卻只能等死,這些原本就多多少少有點小矛盾的各種教徒心中的仇恨立刻蹭蹭上漲。人性這東西說白了就是那樣,如果別人和自己一樣等死,他們肯定不會受不了,但如果有人明確可以活下去,那麼他就是其他所有人的公敵,一下子那些掌握藥品的穆斯林長老就成了所有人的公敵。
但那些穆斯林長老是肯定不會把藥品分給別人的,這些藥品數量有限,光穆斯林自己都不夠分怎麼可能給別人,他要敢這麼幹那些分不到藥品的族人得砍死他,可他越不分給別人,那些其他教徒對他的仇恨越深,隨著霍亂疫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死人的數量每天都以十萬計,整個印度死屍載道的時候,終於有人無法忍耐了。
在巴扎爾一夥印度教徒搶劫並且燒燬了一座穆斯林寺廟,殺死了寺廟裡的阿訇,並且從他手中搶走了剛剛送來的一箱霍亂疫苗。
第二天當得知這個訊息後,那些滿懷希望來找阿訇領取疫苗救命的穆斯林立刻被激怒了,他們很清楚就算有下一批疫苗也最少得幾個月才能送到自己手中,那時候這座城市的穆斯林恐怕全都死光了。在偵察到這批疫苗所在之後,那些穆斯林立刻帶著武器殺了過去,反正這時候的印度已經沒有了秩序可言,中國人儘管從英國人手中接收了這片殖民地,但實際上和其他地方一樣,只控制幾座大城市,其他地方根本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