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然心中一動;遂開口喚道:“ri後差遣;卻也不必。挾恩望報;原本不免下乘。倒是洛陽城中的馬球賽如今尚未結束;楚大俠本有問鼎之望;若是半途而廢;其餘隊友大失所望不說;就是我那力主此事的友人崔十一郎;也少不得會失望;須知如今只是暫停;並不是真的不辦了。即便他ri有人認出你;因而論及當年之事;在聖人面前未必沒有轉圜的機會。洗脫前情建功立業;難道不是人生快事?”
聽得杜士儀所囑竟然如此入情入理;楚沉先是一愣;旋即肅容行禮道:“多謝杜郎君指點”
“那好;就此別過。”
夤夜訪客匆匆而來;匆匆而去;杜士儀一覺醒來;昨夜之事也就都拋在了腦後。接下來一段時ri;他悠閒自得地訪親問友;王翰韋禮裴寧等人時常或單身或結伴前來拜訪;而當他一天問到崔顥怎一直不見的時候;卻得知人去東都訪王縉了。想到兩人本是水火不容;如今卻好似相交莫逆;他不禁暗歎人生際遇不可捉摸。
而在他悠閒的時候;赤畢等幾個從者卻絲毫不悠閒;成ri裡進進出出忙忙碌碌;所辦卻都是些花木陳設採辦的小事。轉眼便是小半個月;宋憬終於使人傳了他去;道是長安城的制書已到;依他們倆的陳奏處決了那些首惡之外;其餘的都得到了寬免;此外便是聖命召他回東都。
儘管歷朝歷代以來;死刑往往都是延至秋後;但大逆之案和天子御批的案子卻是例外。為了殺一儆百;決不待時自然是不消說的。東市狗脊嶺行刑那一天;長安城中為這麼一樁案子困擾許久的百姓也不知道有多少蜂擁而去看熱鬧。而與此同時;杜士儀則是辭別了宋憬;又再次去探望了姜度之後;踏上了啟程回東都之路。
來時ri夜疾馳快馬加鞭;又是跟著王怡這麼一個矯情的河南尹;回程卻是伴著杜十三娘和崔儉玄這一對小夫妻;感覺自然大不相同。然而;想起年初啟程時;身邊這一對還只是剛剛定下了婚約之議;如今卻已經雙宿雙棲;他看在眼裡笑在心裡;但也不免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寥。
因而;等回到了東都;他便請杜十三娘捎信去了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所在的兩家道觀。這一ri傍晚;他便來到了緊挨著洛陽南城牆的嘉慶坊。
和長安城北貴南貧一樣;洛陽城南雖偶爾也有達官顯貴的別院;但多數都是平民百姓所居;越往南空地越多;甚至於還有菜園農田之屬。可這些裡坊的治安便沒有那樣周到;士子租住期間行卷往來都不便;自然越發人煙稀少。這嘉慶坊一整個裡坊的四分之一;便是一家人種植花木所在。每歲牡丹也好其他奇珍花卉也好;供應各家王侯公卿;算得上一樁好買賣。
如今深秋;專為賞花文人雅士所闢的旅舍自然而然都空著;而那些夏ri乘涼最好的草亭也顯得蕭瑟yin冷。然而;當圍上了青sè圍障;又點上燈燒了小風爐之後;內間便呈現出一片使人溫暖的黃光來。當那圍障上呈現出了影影綽綽兩個人影之後;須臾便又傳來了說話聲。
“你真是走到哪裡;麻煩跟到哪裡;因為王怡的事情;東都之內可是好一陣軒然大波”甫一落座的王容在這麼一句話做了開場白之後;見杜士儀燙酒自飲;面上竟已經有幾分酡紅;她不禁大為訝異。
“你聽過長安城中那兩句童謠麼?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蕷薯。是我讓人去傳的;可話固然說得好聽;其實當官的又有幾個人真有這般為國為民不惜身的節cāo?我也不例外。只不過為人處事;總要有個底線;王怡一心只為自己;突破了這個底線;那貶官去職本就是活該。當然;他更不應該的是還想算計我;既然如此;我哪怕是為了自己;自然非把他掀翻不可”
王容見杜士儀毫不遮掩這些利己之詞;本以為是他微醺失言;可等發現他那明亮的眼睛裡頭;分明看不出半點醉意;她便笑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