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既恬不知恥,也當仁不讓——誰

讓我先於更加優秀的書籍出現之前,寫出了這本“我的新東方人生諮詢”實用

案例呢?為了學生的前途,我只能做此犧牲了……

Guilty; and proud of it!

你信中與留學有關的第二個問題,我想我已經不需要回答了。有了經驗,

有了專業,就有了職業方向,就有了幸福,回國或者留在國外,就有了充分的

前途保障,就不再需要向徐老師提問了……等一等!我突然發現,徐老師存在

必要性的前提,原來是學生們的不幸福!真可怕呀,救命……今天就寫到這

()好看的txt電子書

裡。我會尋找另外的機會,仔細回答你提出的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進入外企的

問題。

徐老師

親愛的徐老師:

謝謝您的回信!它對我意義重大!在某種程度上說,它標誌著我人生選擇

上的轉折點——沒有它,我會選擇另外一條道路——雖說我現在無法預知那一

條盲目留學路是否會真正有助於我的發展,但我敢肯定的是,您所強調的“中

國機會論”這條路決不會是條歧路。

我的問題是“荒謬”的,以至於當我現在重讀後幾乎失笑。由此可見,我

本人,以及我身邊一代青年的困惑之深。我們生長於改革開放的年代,卻仍受

到許多來自父母的傳統教育。激烈的競爭以及父輩們殷切的希望往往使我們迷

失自己。我們浮躁,不安,煩惱……我們迫切地渴望一條展現自己、實現自我

價值的道路!說實話,現在的大學生十有八九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有的只

是些抽象縹緲的目標。從眾心理、攀比心理比比皆是……不可諱言,我自己也

是如此。當初決定要出國,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以前高中的校友紛紛奔赴

美加新澳,令我向往不已。後來上了大學,更是在某種心理的影響下給畢業後

的幾大歸宿劃了個等級:出國第一,考研第二,找工作最末。呵呵,現在想起

來真可笑,其實這些選擇怎能分級呢?海歸派也有找不到自己位置的,研究生

沒有工作的大有人在,而有工作經驗者反倒獨具優勢……所謂的正確與否都是

相對而論,必須由市場見證。

然而,當我把以上言論告訴給當時打算一起出國的同學時,他們卻搖了搖

頭——“本科生找工作怎麼競爭得過研究生?!”或者“如果去不了美國,我

就去加拿大或澳大利亞,反正一定要出去”!“照你這麼說,等我再出國時我

都二十六七了,我可考不了那些試……”徐老師,我現在深刻地理解到您的焦

灼了!我的這些同學都很優秀,但他們把自己牢牢綁在文憑和留學鍍金上,拒

絕投身於更廣闊的工作實踐的天地。

因此,這也是我要向您建議的一點:更廣泛地宣傳您的“中國機會論”!

不要讓聰明的中國學生浪擲寶貴的青春!——我想起了《圖窮對話錄》中的柯

蓮、樂一吟和施雨,不由得打了個寒噤……一個小小選擇上的失誤竟可以如此

深刻地影響人的一生……

()

由此我想到了您一向提倡的——職業目標論。我覺得這是您除了“中國機

會論”外的最一針見血的論述了。它的重要性在於,其涉及範圍已不僅僅是出

國不出國、留學不留學,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