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為軍人爭取到他們應該得到卻始終得不到的東西,在下是狀元,三元及第,得到很多殊榮,但是我卻認為我的付出還沒有軍人多,他們付出了性命,而我卻還活著,我以為,那些戰死的壯士遠比我要高貴的多,他們每一個都是為國而死,對於他們,我想不到任何理由可以去虧待他們。”

“諸位,我們還活著,而他們,註定要死在我們前面。”

最後一句話,使得很多失去過珍貴戰友的武將們忍不住的嚎啕大哭起來,岳飛和宗澤紅了眼睛,林沖默默流淚,魯達嚎啕大哭,大宋二百餘年,終於出了一個肯為武將和軍隊說話的文人了,雖然這句話說的有些晚。

文臣們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們註定不會戰死。

最後,趙桓下達了結論。

“諸位臣工,朕決定,集合目前全國之力修繕長城和邊境防禦措施,提高軍隊待遇,朕可以再削減一些皇室費用,這些宮殿也暫時不要修理,夠居住和處理政務就可以,咱們苦一些就苦一些,只是一時的,嶽卿說的很有道理,不能苦了將士們啊!唉……朕意已決,不用多言,就這樣吧!”(未完待續。)

三百一十三 吳用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如今的局面

趙桓越來越覺得嶽翻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他可以把群臣爭論的方向瞬間從意氣之爭和意見之爭轉化為方案的討論,具體到整個方案的執行方法,而且他的意見每每都可以調和大家的矛盾,使得大家的矛盾轉移了目標,而真正的政策已經確定下來,大家的最終意見已經統一,剩下的只是辦事的方法而已。

這對於趙桓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優秀的皇帝可以擁有這種能力,而他還不具備,他經歷了足夠的磨練,剩下來的他需要足夠的時間去綜合一下自己的所學,整理成為自己的能力,在這之前,他需要一個具有足夠威望而且忠誠的有魄力的臣子為自己穩住局面,不要讓如此大好局面因為內部矛盾而產生危險。

他還沒有宣佈自己的封賞決定就要開始政策的商討,就是因為如今的情況非常嚴峻,政府的運轉已經迫在眉睫,必須要開始,而政策還沒有確定。

李綱、公孫勝、張叔夜和吳用他們都是很好的執行者,卻不是最好的決策者,真正的決策者,就是向嶽翻這種,可以說服所有人,將他們統一到一個概念裡面爭論做事方法,並且再次作出決定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宰輔之才,連李綱目前都沒有這種能力,李綱可以勝任宰相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具備堅定的意志。

“王德,你去吩咐御膳房準備膳食,今日諸位愛卿爭論很久,都很餓了。弄些肉食過來吧!”趙桓如此小聲地對身旁的太監說道,生怕打攪到了臣子們的熱烈爭論。從上午爭論到如今繁星滿天,巨型蠟燭都點了起來。而大家絲毫不知,其實如果一旦緩和下來,所有人都會覺得腹中飢餓難耐,且疲憊不堪。

但是大家是幸福且滿足的,真正做事情的時候,這種感覺,會伴隨著巨大的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感,覺得自己的價值得到體現,大家會愛上這種感覺。千方百計精神百倍的持續這種感覺。

於是趙桓沒有打攪他們,而是吩咐太監去準備飯食,皇帝親自請客,招待臣子們吃些肉食,他親自提拔和選擇的這一屆政府是大宋意志最堅定且效率最高的一屆政府,執行力和決策力直追趙匡胤的開國政府和趙光義的征戰政府,中興政府往往更加難得。

臣子們熱烈的爭吵著,激烈的探討著,李綱和吳用拿著一條關於發展軍屯減輕百姓負擔的策略爭吵的不可開交。一個認為只需要少數軍隊屯少數田地就可以,大多數天地還是要還給燕雲百姓乃至於契丹人,而另一個認為這需要燕雲五分之一的天地,並且需要五萬以上的軍隊一起協力才有自給自足的效果。他們吵得天翻地覆,誰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