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站在種植區前,望著那些雖然已經發芽但生長緩慢且略顯萎靡的作物幼苗,心中滿是憂慮。他深知,現有的種植條件若不改善,這些幼苗很難茁壯成長,更別說收穫足夠的糧食來維持庇護所眾人的生存了。

土壤肥力的問題首當其衝。之前施的肥料只是杯水車薪,土壤依舊貧瘠得令人揪心。林羽決定帶領大家深入探索周邊環境,尋找更多能夠增加土壤肥力的物質。

他們分成幾個小組,向不同的方向出發。其中一組沿著河邊前行,他們發現河邊有一些堆積的淤泥。這些淤泥富含各種礦物質和有機物,是改善土壤肥力的好東西。雖然搬運淤泥是個苦力活,但大家毫無怨言。他們用自制的簡陋鏟子和桶,一點一點地把淤泥運到種植區。

另一組則深入到樹林裡。在樹林深處,他們發現了大量的落葉和腐爛的樹枝。這些自然的饋贈在末日之前本就是滋養大地的養分,現在也能為他們的種植區帶來生機。他們把落葉和樹枝收集起來,運到種植區後,先進行簡單的處理,將較大的樹枝砍碎,然後均勻地鋪在土壤上。

回到種植區後,大家開始將淤泥、落葉和樹枝與土壤混合。這是一項十分耗費體力的工作,他們用鋤頭和鏟子反覆翻攪著土壤,確保這些肥力來源能與土壤充分融合。

“大家加把勁,土壤肥沃了,作物才能長得好。” 林羽一邊用力翻著土,一邊鼓勵著眾人。

在改善土壤肥力的同時,水源的合理分配也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現有的水源有限,而隨著作物的生長,對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林羽開始仔細規劃灌溉系統。他們首先對種植區進行了分割槽,根據作物的種類和生長階段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對於剛發芽的幼苗區,需要更細緻、更少量的灌溉,避免積水泡壞幼苗;而對於那些生長稍快的作物區,則可以適當增加水量。

他們利用現有的材料製作簡易的灌溉工具。有人找來了空心的竹子,將它們連線成不同長度的管道。這些竹子管道可以把水從水源處引到種植區的各個角落。

在水源地,他們還設定了一個簡易的水閘。這個水閘可以控制水流的大小,從而根據不同區域的需求分配水量。為了確保水源不被汙染,他們在水源周圍設定了一些簡單的過濾裝置。這些過濾裝置由多層不同的材料組成,最底層是小石子,中間是細沙,最上層是一些乾淨的乾草。

除了灌溉,排水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之前的一場暴雨讓種植區積水嚴重,差點毀了幼苗。林羽組織大家在種植區周圍挖掘排水溝。排水溝要有一定的坡度,這樣才能保證積水順利排出。

大家拿著工具,在種植區的邊緣開始挖掘。汗水從他們的額頭流下,滴落在土地上,但沒有人喊累。

“這條排水溝一定要挖深一點,這樣才能應對大雨。” 趙剛一邊挖掘一邊說道。

在改善土壤和水源條件的同時,他們還對種植區的光照情況進行了調整。有些作物因為被周圍的雜物遮擋,光照不足。他們清理了種植區周圍的障礙物,讓陽光能夠均勻地灑在每一株作物上。

為了防止鳥類和一些小型動物破壞作物,他們還在種植區周圍設定了一些簡易的防護措施。用樹枝和藤蔓編織成柵欄,雖然看起來簡陋,但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種植區的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土壤變得肥沃而鬆軟,水源的分配也更加合理,光照充足,防護措施也初步建立。這些變化讓那些原本生長緩慢的幼苗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它們的葉片變得更加翠綠,莖杆也逐漸粗壯起來。這一切都讓林羽和團隊成員們看到了希望,他們知道,只要繼續努力,精心照料這些作物,就有可能迎來豐收的那一天,而那一天,將是庇護所眾人擺脫食物短缺困境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