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建了一座土高爐(第2/2頁)
章節報錯
第一層的夯築。
夯築對於這時代的人來說,可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即便是夯築高爐這種異形建制,這些職工的辦法也是非常多的,用編制好的柳條耙子圍在夯築體四周,柔韌的柳條可以改變形狀,在木杆的固定下,只是經過一天的夯築,這座直徑只有三米多的高爐,已經顯露出了模樣。
夜晚是沒辦法施工的,所以老白安排在已經夯築好的爐子裡少量裝上了木柴,已經夯築好的爐體,在夜晚可以慢慢在木柴的燃燒之下升溫,完成乾燥的環節,按照陳飛的計劃,這座高爐使用年限也就是一到兩年,但是老白覺得只要質量上把握到位,是可以使用三四年的。
夯築好的爐體周圍,可以用黃土埋起來,一方面可以進行保溫,其次還可以挖好走臺,方便爐工上下爐體加料、出料,在施工一開始,老白就把這座高爐放在了規劃區的一角,如果這座高爐運用得好,完全可以利用這座黃泥小山頭,搞出十多座高爐出來,而後來的發展,也完全映證了老白的這種未雨綢繆。
高爐的砌築,第二天就全部完成了,不遠處的兩座石灰窯,也完成了建設,石灰窯的建設比起高爐更簡單,也就是利用山體的高度,修正出石灰窯的拱形外型出來,在上面用夯築好的土坯,用黃泥粘合砌築成之後,上面用泥土分層夯築整平,之後再把土坯之下的黃土掏挖掉,如此一來,既不用搭設腳手架,而且砌築過程中就可以隨意很多,為了堅固耐用,老白可以加大了土坯模具,讓夯築出的土坯顯得又大又厚重,砌築的工作更是快了很多。
老白的這種省事的做法,很快就被老高推廣到了臨時集市的房屋建設上面,這種方法建設的拱形建築,不但防火能力一流,而且對於木材的使用就更少了,除了門窗之外,基本上不需要木材,這樣省下來的人工,就可以去撿石頭和運輸石頭了。
到了後來,這種拱形建築,成為了老高他們控制下的地區的標配,甚至得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白式拱屋,當然這是後話,對於自己的這個無意間的傑作,老白也是有苦自知,在缺少建築材料,尤其是對木工的壓榨已經進行到極限之後,自己也是不得不為之,況且西北這地方,從來都不是盛產木材的地方,不但是後世如此,現在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