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為代價。
皇陵不比皇廟,與京城相隔著遙遠的距離,且有死士進行鎮守,除非陽瓊華登基成為新帝,否則絕無可能再和從榕見面。
陽瓊華和從榕第一次鬧出醜聞時,滿城風風雨雨,她被人參了不少摺子,二皇女黨甚至上書她不堪為儲。但還不到的半年的功夫,陽瓊華不僅沒有吸取教訓,而且變本加厲,這次參她的人更多了,許多中立派也站到了皇長女的對立面。
其中固然有陽瓊華於男之上不檢點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她一直堅持科舉,觸動了朝中大部分人的利益。
陽瓊華被關禁閉後,清和帝在將大力支援科舉制度的官員,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斥責以及降職,緣由當然不是因為支援科舉,而是一些雞毛蒜皮類似於違制失察之類的小錯。
但只要不是傻子,就能看出朝廷態度鮮明的反對科舉,且皇長女被關禁閉,也無人敢做出頭椽子,帶頭蹦躂挑起人才選舉制度之爭。
這其中若無陽瓊玉動的手腳,顧曉曉是萬萬不信的,算起來離她進行逼宮也沒幾年了。顧曉曉可不想像原主一樣,被人拉出去當槍使。最後沒落得半點好處。
她的封地在北疆,但除了每年封地的固定稅收進賬個貢品,那裡跟顧曉曉沒半點關係。如何就藩。到封地去發展出完全屬於自己的勢力,成了顧曉曉的頭號難題。
清和帝疑心病太重,對於三個女兒保持著警惕心,將兵權政權全都抓到手中,直到逼宮之際才將這些交付給陽瓊華。
想要順利就藩,對顧曉曉來說是一個挑戰,首先她要證明自己的忠心。其次還要讓清和帝放鬆警惕,但以清和帝的性格,為了牽制三位皇女。她是不會輕易讓三皇女到封地的。
北疆並不太平,前有外族虎視眈眈,後有當地將領各自為政,即使到了北疆想要將幾股勢力整合在手中。難如登天。若顧曉曉庸碌一些,恐怕連政治核心都難觸到。
當初閉門思過時,顧曉曉已經研讀過青蘿國的水文地理,對北疆也有一定了解。北疆的氣候和環境讓顧曉曉想起了天鳳國,她細細一想,比較曾經的天鳳和青蘿國,竟發覺兩者之間還有些微妙的相似。
天鳳國曾出現過女帝,不過只走到了男女平等的那步。青蘿國卻一口氣藉著天時地利人和,打了翻身仗。直接轉變成女尊男卑的時代。
想起在天鳳國的經歷,浮現在顧曉曉腦海中的第一個人就是翼王白砥,巧的是他的領地在北方,而她的領地在北疆,兩個地方氣候和地形十分相似。
回憶像雪花一樣席捲而來,鋪天蓋地,全是兩人相處的情形。感慨之餘,顧曉曉突然發現,她有了經驗樣本可以參考了,白砥當初走上的不就是奪位之路,雖然他最終沒有登基,而是推了十六皇子上位做了攝政王。
因為,他不知是翼王白砥,更是宋北呀,他選擇了攝政王之路,為的只是和她多相處一些歲月。哪怕對他們來說,自從走上時光管理者道路之後,歲月已經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
顧曉曉從凌亂紛雜的記憶中整理出可行的改良生產力的方法,以及能夠在本朝推行的惠民政策。梳理過後,顧曉曉茅塞頓開,重新燃起了鬥志。
朝堂上,陽瓊華被關禁閉後,幾乎成了陽瓊玉的個人專場,有人上奏摺請立二皇女為太女,清和帝不置可否,言稱立儲不急於一時。
清和帝的偏心讓陽瓊玉心態愈發偏激,她暗中尋求援助,明裡暗裡拉攏顧曉曉,並且許下事成之後封她為世襲罔替最高品級的親王。
為了解二皇女的大致計劃,對其有所防備,顧曉曉態度從抗拒慢慢轉向曖昧,透露出皇長女和二皇女之間,她自然不會支援仇人。
陽瓊玉以為三皇女已經站在了自己這邊,離龍椅又近了一步,行事風格開始趨向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