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託細娘做活,都會主動弄花樣子,做出來的東西卻十分可心。

顧曉曉在心裡比較著鎮上做活的工錢,心裡在計算著。到底該怎麼偷偷攢下私房錢。細娘賺的錢都被楊父楊母收走了,名其名曰幫她管理以免弄丟。

她想從楊父楊母手裡將那點兒錢摳出來。是萬萬辦不到的,到底該怎麼憑手藝做些私房錢成了難題。

柴房裡放有籮筐和繡屏,小針線筐裡還放下幾滾絲線和一些邊角料,顧曉曉將布拼了拼,發現這量剛好能做個荷包。

她大致比劃下之後,決定做一個精巧的雙面繡碎花荷包藏起來,等下次再接繡活時,偷偷將這小荷包賣了換些銅元,順便再試試能不能和對方合作。

顧曉曉對自己的手藝是非常自信的,她相信對方不會捨得錯過合作的好機會,但怕的是對方繞過她直接和楊母談。

她決定了,到時候一定要將醜話說到前頭,對方要是把她有雙面繡的手藝告訴婆母,她就再也不做雙面的繡品了。

不是顧曉曉自誇,方圓幾十裡內,也就她有這雙面繡的手藝,其它人勉強能稱得上是鄉下繡娘。

楊天籟又寫信了回家要錢了,楊父楊母喜憂參半,兒子信上可是說先生非常看重他,可能會送他出國學習。

楊父楊母可從來沒肖想過這樣的大好事兒,可越往上面念花錢就越多,為了讓孩子在外過的舒坦些,老兩口自己拼命的幹活,也逼著細娘接了更多的繡活,讓她挑著煤油燈幹活,賺錢供楊天籟讀書。

顧曉曉就是在討論繡樣時,和縣城裡來的王大嫂說上話的。這裡人的輩分兒亂。有剛過二十出頭就被叫大嬸兒的,也有四十多歲到哪裡都是嫂子的。

王大嫂就是這麼一個人兒,她在玉清鎮上頗有一番身份挺受人尊重,僅次於給人說親事的媒婆。

這還是在洋布和洋貨變多的情況下,如果是以前,王大嫂這種訊息靈通,能跟大戶人家搭上線,給大媳婦兒小姑娘介紹活的人,在以前更吃香。

雖然洋布洋錢袋子流行了,但玉和縣畢竟不是沿海城市,真正打心底裡接受洋化的還是少數。有許多大戶人家,也就在革命鬧的最兇時,將辮子剪了家裡添了些洋東西,骨子裡還是喜歡老祖宗留下的東西。

顧曉曉技藝精湛將針腳藏的極好,拼出來的圖案也好看,王大嫂很快就將她賣出了個好價錢,心中十分滿意。

王大嫂也懷疑過細娘怎麼冷不丁的學會了雙面繡,她在大家眼裡平時總是訥訥的。顧曉曉也找好了理由,說的是家裡藏著一小塊雙面繡,她愛琢磨,天天拿著瞧也就摸索出了些門路。

顧曉曉沒撒謊,楊家的確有面雙面繡的帕子,只是手藝根本不能跟她比。為了讓王大嫂動心,顧曉曉頭一個雙面繡荷包,只問她要了10個銅元,這幾乎就是白送的了。

普通的繡活對顧曉曉來說,毫無挑戰性,以前細娘要做上兩三天的活兒,她一天就能麻溜的做完。

但傻子才會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兒,顧曉曉躲在柴房裡慢悠悠的幹著活,刻意控制著速度,以免做的太快導致又落下來一堆活兒幹。

吃虧就是佔便宜,顧曉曉在雙面繡荷包上幾乎是跳樓大甩賣,讓王大嫂得了個好臉深受主顧稱讚,於是當有了生意,王大嫂第一個想起了顧曉曉。

不過,這次任務不能在家做,需要到縣城裡去,顧曉曉對此求之不得,楊父楊母卻有不太樂意。

他們楊家的媳婦兒好端端在家待著,該幹什麼活嘴皮子上下一碰就行看。要是細娘上了縣城,他們就不好控制,萬一她在外面待野了辦出醜事兒來,那該怎麼辦。

顧曉曉不願放過這個機會,王大嫂也極力勸說著,楊父楊母有些動搖。但真正讓他們放下戒心願意將細娘放出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