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新兵提到喜馬拉雅山,說珠穆朗瑪峰原來全部是在中國境內的,後來有一半飛出去了。③

注① 喀什是維吾爾語“喀什噶爾”音譯的簡稱,其語源有突厥語、古伊蘭語、波斯語等融演而成,意為“玉石集散之地”,含意有“各色磚房”、“初創”等不同的解釋。今日喀什地區古稱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縣、疏勒縣、伽師縣一帶)、蒲犁(今塔什庫爾幹)、莎車、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內)、烏禾宅 (今塔什庫爾幹南部)、西夜(今葉城)等諸國地。秦末漢初,這些地方屬於匈奴的僮僕都尉管轄。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博望候張騫奉旨通西域時進駐疏勒,這裡始為漢朝所控制。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定西域都護府,喀什作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國版圖。“盤橐城”早在公元1世紀,我國史書中即有記載。中國學生熟悉的歷史故事“投筆從戎”東漢名將班超(32…102)曾任“西域都護”,“班超城”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唐太宗以後,這裡為唐朝政府重要軍事據點,當時安西四鎮之一即為喀什噶爾。成吉思汗西征後,喀什屬次子察合臺太子封地。清乾隆時期這兒是清政府“總理南八城事宜”喀什噶爾參贊大臣駐地。光緒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爾道,共轄有疏勒、莎車兩個府和英吉沙爾直隸廳、蒲犁分防廳、和闐直隸州。

喀什地區西南部與四個國家接壤:西部與塔吉克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線長388公里。直到十五世紀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交通要衝,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國際商埠。境內有維吾爾、漢、塔吉克、回、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哈薩克、俄羅斯、達斡爾、蒙古、錫伯、滿等31個民族。喀什市是一座以維吾爾族為主要居民的古老城市,民族特色濃郁,是喀什民俗——中西亞文化交融的城市。在整個新疆地區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因此服飾、飲食、禮儀、婚俗、喪葬等均受宗教影響。喀什被稱為“歌舞之鄉”,一千年前喀什歌舞就傳到了中原,隋唐時代,喀什音樂和舞蹈譽滿長安。維吾爾族舞蹈有的質樸短小,富有鄉土氣息;有的規模宏大,具有現代色彩;有的以粗獷豪放、鮮明跳躍見長,有的以濃郁雍容、深沉悠長顯勝。馳名中外的維吾爾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集維吾爾音樂之大成,是維吾爾樂舞藝術稀世瑰寶。維吾爾舞蹈有流行廣泛、自由多變的“喀什賽乃姆”,還有“刀郎舞”、“薩瑪舞”及“麥西來甫”等。維吾爾族又是一個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民族這裡人從未拒絕外來文化。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後,特別是唐元清三代,喀什噶爾的內地軍士、使節和官吏往來不絕,加之絲綢之路南道和中路都須經此,使其成為塔里木地區門戶,戰爭導致人類遷徙,不同血緣沿絲綢古道源源不斷融合於此,喀什噶爾男人健壯英俊,而女人豔麗聞名於世。1868年,俄國探險家喬汗。瓦里汗諾夫到喀什噶爾考察時,這裡外國人人數相當於當地居民四分之一,多數是浩罕人、阿富汗人、猶太人、印度人、韃靼人

注② 所謂蘇聯圖瓦共和國,即我國舊稱烏梁海,在本書 第二部 爭霸天下/ 3章 中蘇對抗4。穿越鐵幕中,曾借部隊長偕小分隊一次偵查行動專門提到過,讀者可自己參閱。1916年12月28日,由於俄國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決定由烏里雅蘇臺佐領專員兼管唐努烏梁海事務,恢復對該地區行使主權。1918年—1919年,沙俄被蘇共推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派兵驅逐盤踞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沙俄殘餘勢力,重新將唐努烏梁海納入中國版圖。但是,因孫文的不斷革命,中國再次丟失。

注③ “珠穆朗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