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批紅大權,本人威望又極高,綜合權勢猶在閣臣之上。

懷恩提出來的建議,怎能是胡言亂語或者夢囈?每個人肯定要慎重對待,包括方應物在內。(未完待續。。)

第六百零七章 特殊人才

各種雞湯文裡經常說,做人吶,目光要長遠,不要只顧得眼前利益。。。。。。這句話奏效的前提只有一個,那就是眼前利益遠不如長遠利益動人。

但如果眼前利益足以與長遠利益相比較,哪怕眼前利益只稍遜於長遠利益時候,有幾個人還能把持得住原則?誰還有耐心等候將來?

方應物目前就面臨著這種選擇,他的十年計劃與懷恩太監丟擲來的誘惑相比較,方家在哪種情況下受益更大還真不好說。

或者說,選擇好做,無論怎麼選,反正方家都不吃虧。但真正讓方應物所顧忌的是,他一直信奉天上不會掉餡餅,懷恩太監如此建議的動機在哪裡?

看不清這個動機之前,方應物不敢隨便答應什麼。其實方應物本性上還是一個謹慎的人,而過往的大膽冒險只是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後的表象。

方應物抬頭看了看懷恩,又看了看內閣四巨頭。然後他突然笑了笑,很風輕雲淡的對懷恩答道:“朝廷大事,皆有諸公做主,下官盡力顧全大局聽從朝廷安排就是。”

方應物這算是踢皮球了,一方面他看不出深淺便把主動權拱手相讓,先看看別人的表現,再根據別人的表現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能顯得自己淡泊名利,避免了產生面對名利急不可待的不良形象。

懷恩便又對內閣四巨頭問道:“諸位先生以為如何?”

萬安今天擺明了要與懷恩唱反調,在弄不清懷恩真實意圖之前,凡是懷恩所贊同的。他就要反對,這對他而言應該是最可能正確的反應。

所以萬首輔開口道:“若為今日之事升賞方應物。極為不妥當。太子失德終歸是醜事,難道要告訴天下人。在朝廷裡可以靠著太子失德來加官進爵?這與兩國交戰之時,趁機發國難財有何區別?”

一直沒有說話的內閣第四把手彭華也贊同道:“言之有理。”

他靠著萬首輔援引入閣的,今日至此如果還不發聲支援,只怕要被萬首輔所銜恨了,萬安可不是心胸大度的人。

次輔劉棉花這時候笑了幾聲,“我倒是有點不敢苟同。方應物勘破東宮奸邪,阻止太子玩物喪志,如果大張旗鼓表彰誠然不妥當。

但若讓方應物入東宮侍班,豈不顯得恰到好處?既撫慰有功之人。又不至過於張揚,更是人盡其才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更別說是劉棉花這樣對方應物非常熟悉的旁觀者。

在劉棉花看來,方應物這樣堅決果斷又能言善辯的人,如果心有不甘早就有一萬種說辭扔出來了。可是方應物竟然表現出了猶豫不決,並把主動權拱手相讓,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方應物真實本心已經動了,已經有意接受懷恩的安排了,只是他之前剛拒絕過懷恩。一時間面子上轉不過來而已。如果此時太痛快的接受了,就好像顯得他貪圖榮華富貴似的。

看到老泰山堅決明確的表態,方應物微微訝異。劉棉花是方應物的旁觀者,方應物又何嘗不是劉棉花的旁觀者?

在方應物的認知裡。老泰山不會貿然表態才是,然而事實卻是相反,完全支援自己加入東宮班底。方應物想了想。斷定老泰山肯定看出了什麼,所以才敢開口。

雖然不知道老泰山到底看出了什麼。但方應物相信老泰山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這時候只剩劉珝沒有就此表態了,如果說萬安今天是遇懷恩必反。那麼劉珝就是一貫的逢方應物必反了。他很不出眾人所料的說:“東宮國本事關重大,從未有過父去子繼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