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時配給”的嚴厲命令也調整為“依法相機行事以維持中部地區糧價平衡”的模糊指令。
經過這一番反覆,時間已經到了四月,部分冬小麥開始邁入收成季節,只要再過一個月,天策軍便能度過這次危機。境內商業的不景氣暫時尚無善法解決,但北庭之戰的後遺症總算沒有對天策大唐形成致命傷害。不久張邁在嶺西平定兩河流域的訊息傳遍全境,武人們為之精神一振。
在過去這段時間中以魏仁浦為代表的中原士子開始嶄露頭角,郭汾有心要起用他,便與鄭渭、張毅等商量,張毅卻認為這些待考書生只會誇誇其談,可不見得有什麼實質性的能耐,至少還沒有實質的成績來讓人信服。
郭汾道:“咱們安西唐軍起家的時候,軍中有幾個文臣武將有什麼實績?石拔將軍連刀都拿不穩呢!鄭長史一開始也只是一個商人。”
張毅卻道:“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我軍百業草創,任人上有時候是被逼地不拘一格,現在我們基業已成,擇人擇官自然可以更加謹慎。魏仁浦應考的是經義一科,這一科早有明言,最後一關得由元帥親自考試,不如還是等元帥回來再說吧。”
郭汾道:“從元帥剛剛從碎葉傳回來的書信看,西征大軍暫時不會東歸,要等他回來,那還不曉得得幾年。”
楊定國看看郭汾,再看看張毅,道:“待考書生等得太久,卻也不好,會影響後來者的情緒,既然元帥不能回來,那就來個移船就岸,讓這些書生到碎葉去受元帥考核吧。”
郭汾張毅都是一愕,都覺得此舉似乎有問題,卻又想不通有什麼不妥,張毅道:“這些人可都是文士,不是武將,讓他們不遠萬里去碎葉,只怕……”
楊定國冷淡而平靜地道:“不遠萬里又怎麼樣!我大唐要的是既能上馬、又能治國的才士,而不需要走不得萬里路的酸儒!西行再艱辛,也不過是一路走過去,我們的將兵當初卻是一路殺過去的!讓他們一路西行,看看這片土地究竟是什麼情況,看看百姓是如何生活,也讓他們知道創業之艱辛!”
張毅道:“若是他們不敢去……”
“那這樣的人不要也罷!”楊定國道:“為天策府錄用幾個尋章摘句的書生,有什麼好處!”
郭汾心想:“魏仁浦雖有才華,但歷練一下也是好事。再說楊叔叔、張毅他們其實個個輕視女子,這些士子若經我而出身,往後也不會被人重視,但若是夫君親手提拔,那又不同。”便點頭道:“好,這件事情就聽楊國老的。”
可憐那些選報了經義一門的一百多個士子,好不容易從千餘人中脫穎而出,結果聽說要他們從涼州出發一路前往碎葉去參見張邁就考,十有**便都慌了。
如今天策大唐內部地理常識普及得不錯,至少讀書人都從各種渠道中曉得了西行要經過的是什麼可怕路途!而天策府如今又沒有多餘的經費,伺候的人肯定是沒有的,只是給士子們每人提供一匹馬、一峰駱駝,一套衣服,食物是拿著令牌沿途就食,每十個人配一個老兵做嚮導兼護衛以這樣的條件去走這樣的路途,可想而知,豈止是艱辛,對文人來說簡直就是冒險!
所以訊息傳出一百多個透過第二輪考試計程車子便有九十幾個退出,最後只剩下十二個決議前往。那些退出計程車子說起這十二個人無不搖頭,暗中議論道:“從這裡跑到碎葉,比起唐玄奘取西經也差不多了。咱們不遠千里來到涼州,是來求富貴的,但求得富貴也要有性命來享用!一兩萬裡跑過去考一場試,還不知道能不能成,有這份功夫,還不如鑽研別的科目,待下次開新科再考過吧。”
第一二五章 士子西行之二
魏仁浦等十二個士子,在兩個老兵的帶領下準備前往碎葉,除了魏仁浦之外,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