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蔓兒就道。鎮上平時就少說有三份賣豆芽的,競爭不能說不激烈。而且眼瞅著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就到了,在露天的菜場裡賣豆芽,太受罪。

“不去鎮上賣,咱去哪賣?”張氏問。

“咱就在家賣。”連蔓兒說道,“娘發的豆芽好,咱們村,還有西村、趙家村這幾個臨近村的人,就不用去鎮上買了,到咱家來買多近便啊。”

“這還真是。”張氏想了想,覺得連蔓兒說的很有道理。

“就是路一樣遠,咱們鄉里鄉親的,這錢咋地都是花。也得到咱家來買。”連守信一邊揉麵,一面插言道。他對自家的人緣也很有信心。

“那也得讓人知道咱家發了豆芽啊。”連枝兒正在外屋燒火熬骨頭湯,也聽見了連蔓兒和張氏的話,就抽空進來說道。

“這個還不簡單。”連蔓兒道,“現在在咱作坊幹活的。都是咱們村和臨近村的人,娘說上一句,管保明天這幾個村的人都知道了。”

可不就是這麼一回事。這些天她們家開酸菜作坊。可是有了些名氣,就是原本不認識她們家的,現在也能認出她家的門。

“還是我們蔓兒腦袋瓜兒好使。這事就這麼辦。”張氏高興地道。

“娘。我估摸著,咱賣豆芽也賺不了啥大錢。”連蔓兒就又道,“好歹能夠上咱每天的花銷。”

“我明白。”張氏笑道,“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蚊子再小它也是肉。居家過日子,有幾個一下子發大財的,別小看這幾文錢,一文一文攢下來。能頂大用場。”

“對,過日子就是這個理。”連守信贊同地道。

“就是發出來,賣不了。咱自家還能吃那。也省得你們幾個白菜土豆吃的膩煩。”張氏道。

賣葡萄酒和蒜香花生方子都很賺了一筆,就是賣酸菜賺的錢也不少。比起這些,賣豆芽這個買賣就不足道了。連蔓兒怕連守信和張氏到時候有落差,因此才說了剛才那些話。連守信和張氏能想的這樣通透,連蔓兒自然就放下心來。

“娘,我還想到一個法子。”連蔓兒心中一動,就又說道,“咱告訴大傢伙,咱這豆芽不拿錢買,拿別東西換也行。雞蛋、花生、……糧食也行。”

以物易物,對於手裡沒什麼活錢的人家是極便利而且具有吸引力的,這樣勢必能增加豆芽的銷售量。

一家人都覺得連蔓兒的想法好,就開始核計著以物易物具體的標準。

“今天就把豆芽發起來吧,先發五斤豆子咋樣?”張氏在幹活的事情上,歷來雷厲風行。

大家當然沒有意見。

張氏就去稱了五斤豆子泡起來。

“先賣著看看,”張氏就道,“要是行的通,咱還得去買豆子。”

連家今年收了不少的黃豆,他們分家出來,按理說那些黃豆也有他們的一份。可是用來發豆芽賣的黃豆,張氏還是想另外買。一來她不想佔公中的便宜,二來,也是想分的清楚些,免得周氏、何氏這些人叨咕。

…………

連蔓兒在看連守信擀麵條。

她記得聽人說過,揉麵的標準是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連守信完全達到了這個標準,而且他揉麵的動作很專業:將一個碩大的麵糰在案板上揉幾揉,又摔打幾下,那麵糰似乎還帶了彈性。

“這揉麵啊,可得有一把子力氣。”連守信笑著解說,“可光下死力氣還不行,那樣就把面揉死了,得用巧勁,這樣擀出來的麵條才勁道好吃。”

“爹,你懂得真多啊。”連蔓兒故意用崇敬地眼神看著連守信,“是跟我娘學的嗎?”

連守信嘿嘿笑了兩聲,不置可否。

“這你可小看你爹了。”張氏道,“要說和麵、揉麵、擀麵條,包包子、包餃子這些,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