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木川子,六歲,感冒咳嗽,發散過度,喘嗽,不食,用六君子湯加桔梗而愈。時四月,隨其父巡視耕種,忽發寒戰,仍復咳嗽,或用發表之劑,痰中有血。餘曰∶此成肺癰也。次日吐痰兼膿,用桔梗湯而愈。後元氣未復,大便似痢,或用五苓、黃連、枳實之類,痰喘、目札、四肢抽搐。餘曰∶此脾氣敗而變慢脾風也。辭不治,果然。

卷之五

驚搐等症誤用藥餌

屬性:小兒或因驚搐,或變蒸,或食積,或寒熱往來,誤服解表、瀉利之藥,傷損脾胃,氣血難以發生,面黃肌瘦,目動,切牙,發稀,足弱不能行步。此屬胃虛,非肝腎也,當長緩調理,復全胃氣可也。

愚按藥餌偏勝之味,脾胃非所宜也。況小兒之疾,多因乳食不調,寒溫失節,虧損脾胃元氣,根本不固,而邪得以致之。亦有因乳母六淫、七情、飲食、起居所致。苟不明其本末、辨其緩急,而誤用峻厲之藥,重傷脾胃生生之氣,變症百出,促其夭亡,誰之咎也?丹溪先生《慈幼論》言之詳矣。

卷之五

風斑及腳指常腫

屬性:小兒身常發風斑及腳指常紅腫,此脾經風熱也。用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鼠粘子、酒炒黃連,為末服之;亦用防風、白芷、薄荷、黃連、黃芩、黃 、黃柏煎湯,避風而浴。

愚按前症若因脾氣不足,溼熱下注,宜用參、 、歸、術以補脾氣;升麻、柴胡以昇陽氣;茯苓、澤瀉以導溼熱。若因食鬱內熱,宜用四君子湯以健脾胃;山楂、神曲以消飲食;山梔、川芎以清肝熱。若因風邪收斂腠理,或浴出見風而患者,宜用補中益氣湯以補元氣,加芎、芷、羌活以散風邪。潔古先生雲∶斑發於膚外而多痛,疹隱於膚內而多癢。大抵安裡之藥為主,發表之藥為佐。

一小兒,瘙癢,發熱,體倦,少食。此脾肺氣虛,外邪相搏。先用消風散二劑,隨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芍藥而愈。

一小兒,患此作痛,熱渴,服發表之劑,其症益甚,形氣倦怠,脈浮而數,此邪在經絡,誤散表而損其真也。用人參安胃散、補中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作癢,發熱,用犀角消毒散,頓作吐瀉,此邪氣上下俱出也。其疹果消,勿藥自愈。

一小兒,陰囊赤腫,餘作胎毒治之而瘥。後患發熱、痰喘等症,診其母有鬱火血熱,用解鬱涼血之藥,子母俱服而愈。又患吐瀉,小便赤澀,兩目 動,視其寅卯關脈赤,此屬風熱。用柴胡清肝散加鉤藤鉤、木賊草,一劑即愈。

一小兒,腿如霞遊走不定,先以麻油塗患處,砭出惡血,其毒即散,用九味解毒散,一劑而安。

一小兒患之,外勢雖輕,內苦便秘。此患在髒也,服大連翹飲,敷神功散而瘥。

卷之五

小兒無補腎法

屬性:小兒無補腎法,蓋稟父精而生,此天一生水,化生之源,腎之根也。此根日賴脾胃乳食水谷長養,男至十六而腎始充滿;既滿之後,婚媾妄用虧損,則可用藥補之。若受胎之時,稟之不足,則無可補;稟之原足,又何待於補耶?

愚按小兒行遲、齒遲、解顱、囟填、五軟、鶴膝、腎疳、齒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稟受腎氣不足,當以六味地黃丸加鹿茸補之。若因精氣未滿,而御女以通,多致頭目眩暈、作渴、吐痰,或發熱足熱、腰腿痠軟,或自汗盜汗、二便澀痛,變生諸疾,難以名狀。餘常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補中益氣之劑加減用之、無不奏效。

一小兒,九歲,解顱,足軟,兩膝漸大,不能行履,屬腎稟不足。用六味丸加鹿茸,三月而能步履。

一小兒,十四歲,肢體倦怠,發熱,晡熱,口乾作渴,吐痰如湧,小便淋瀝,或面目赤色,身不欲衣,此亦稟賦不足也。用補中益氣湯及前丸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