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另外兩場也只有六人而已。

有資格參加幻境的是春獵考場二級學員的前二十名。很快就安排好待考位置,靜站在法陣中央。

霍掌院站在考生面前,目光掃視了幾遍,厲聲說道:“每年都有人在幻境中突破自我,晉升等級,每年都有人錯失良機,黯然退出。你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機會,《國殤》幻境來之不易,請諸位好好珍惜!”

接下來有教員講述注意事項,嶽恆仔細聽著。感覺與洪縣春考的復考類似,只是這幻境沒有《常武》那般宏大。能一次性進去的人數也沒有春考那樣上千人之多。

《常武》的特點是幻境粗放,規模宏大,場景固定不變,按照六幕順序依次進行。

《國殤》的特點是幻境細節精細,篇幅短小但場景很大,擴容性強,無拘無束。

吩咐完後,監考教員不再說話,各自將手放在一塊感應石上,這樣能與幻境相連,進入到《國殤》中全程觀看。

二十名學子靜靜等候,霍掌院點頭,主考官迅速祭天拜伏羲神靈,啟用了大陣控制文盤,《國殤》幻境出現。

嶽恆感覺自己進入到一片虛幻中,四周充斥著混沌虛無,他的神識無法外放,接受不了伏羲星辰的感應,好像自己墮落在虛空黑洞中。

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一開始以為這是進入幻境時必須經歷的載入過程,需要幾個呼吸,還是需要一炷香時間,還是需要幾個時辰更多?

在這種五感神識全部被封印,只能感覺到自己思想的環境中,只能依靠聽心跳來估算時間。

“出了什麼問題?總不可能我是bug吧……”嶽恆不願意相信這一點,但是這種被剝離五感的感覺太難受,他試圖找到破解之法。

“屈原,楚國大夫,楚武王的後人,貴族出身,浪漫主義詩人,創立了楚辭……”嶽恆心中默唸從藏經樓中看到的資訊,並且加上自己前世記憶中對屈原的認知,混合在了一起。

如果不是研究先秦文學的專業人士,對屈原瞭解最多的就是端午節,龍舟賽,投江,《離騷》,《天問》,《九歌》這些名詞。

但嶽恆運氣很好,他上大學時因為一個喜歡的女孩子而參加了學校裡的文學社團,有一次參與了話劇《屈原》的組織工作,雖然他不是表演屈原的人,但他在幫忙檢查臺詞的過程中,查過不少屈原的相關資料,看過屈原的數十首詩詞。

此時,這些最深處的記憶,成了他最依仗的寶貴財富。

《國殤》並不是一篇完全獨立的樂歌,在它前面還有九篇,分別是《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與《山鬼》,這九篇全部都是祭神靈,第十篇《國殤》祭人鬼,第十一篇《禮魂》是送神。

這十一篇歌賦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九歌》,應該是一套完整的上古先秦祭祀流程,缺一不可。

但是中元世界並不這樣理解,神罰毀了世上絕大部分的文章,上古先秦留下來的詩詞歌賦不足十分之一,偶爾還有存在的典籍,大多藏在遺蹟中,比如說迷霧谷的隱士村莊,就流傳著詩經中的邶地詩文。

藏經樓的屈原文章並不齊全,《九歌》系列更是支離破碎,嶽恆看到的文書典籍其實是《九歌(殘)》,缺少整篇的《湘君》《湘夫人》與《禮魂》,另外《東皇太一》和《山鬼》是少了幾個關鍵句子的殘篇,其餘的倒是與他的記憶吻合齊全。

對於《九歌(殘)》這部文書典籍,數百年來幾代文人都在尋找屈原的全部詩文,他們甚至能推算出《九歌》的篇幅和大致內容,但想不到具體的文字,誰都不敢自己代替去補充屈原的殘缺文章,沒有人敢冒犯聖人。

“難道這就是破題的關鍵?”嶽恆想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