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典型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但凡肯投效他的,不論文官武將,全都能夠得到最好的待遇,最大的信任,而如果不理睬他的,則絕不止丟官這麼簡單。所以,他麾下能夠用的文武可謂是不計其數,可要從這麼多人中挑出一個適合的,就連史思明也為之犯了難。最後,還是安祿山自己想到了主意。
“讓侯希逸去!高麗、契丹、突厥、粟特……就沒有他不懂不會說的語言,而且他又是我麾下一員大將,想必可以表示我的重視!”安祿山說到這裡,見史思明點頭表示贊同,他便又笑呵呵地加了一句,“而且,若是他有個三長兩短,我會替他照顧家人的!”
“既如此,大帥,我這就先回平盧準備一下兵員調動!”史思明心領神會地告退離去。出了屋子時,他回頭看了一眼裡頭體型越發圓滾滾的安祿山,情知其派出侯希逸前往都播聯絡共同出兵事宜,是因為侯氏一族那豐厚的身家。畢竟,若是真的打起了仗,錢糧補給可是怎麼都不嫌少!侯希逸現在威望高,可兒孫輩卻沒什麼太出色的人才,沒有安祿山,侯家也未必保得住家業!當然,更深一層的原因是,安祿山始終不能完全信任侯希逸!
說話間,無論是安祿山還是史思明,固然各有各的想頭,但誰都沒有擔心,侯希逸會洩露訊息。因為他不會有這個機會!
當得到這樣一道極其機密的軍令之後,侯希逸並沒有太大的意外。正如安祿山安排的,侯希逸根本沒有任何機會再去接觸李明駿,他也沒去費這個神,徑直就去見了史思明。要說官階,侯希逸和史思明同級,可因為安祿山和史思明早年是結義兄弟,安祿山對他的親近程度就要差些,但他出手大方,八面玲瓏,人人交好,有求必應,史思明和他也頗有往來。一見史思明,他就開門見山挑明瞭自己的來意。
“這次我去都播商討聯合出兵一事,不知道能否安全回來,所以有一件事想要拜託史將軍。”
史思明本以為侯希逸擔心家小,正打算拍著胸脯承諾時,他就只見侯希逸陡然一捶扶手,面色陰冷。
“中原久未經戰事,如果從范陽出兵,先下平原郡,然後南下渡河,攻克河南,直撲都畿道洛陽,進逼潼關,只要動作快,肯定會一路大捷。而漠北大亂,安北大都護府被黠戛斯和回紇死死拖住,葛邏祿也不是省油燈,不用擔心杜士儀分兵,卻要提防朔方、河隴以及西域的兵馬。我聽說磧西節度使高仙芝正打算對石國用兵,為防屆時回援長安的兵馬太多,請史將軍務必勸諫大帥,等高仙芝的兵馬西行之後,再驟然出兵!”
此話一出,史思明立刻眼神一亮。他也何嘗不知道,中原腹地雖有駐軍,但多年沒打仗,可謂是不堪一擊,而朔方、河隴以及安西北庭兵馬就不同了。能夠少一支兵馬來攪局,就能讓自己這邊多一份把握。所以,他讚歎侯希逸想得周到後,立刻爽快答應了此事,親自送其出門時,臨分手之際,他便只聽得侯希逸輕輕嘆息了一聲。
“石堡城重入大唐不過數月,倘若吐蕃能夠在這時候大舉進兵,拖住河隴兵馬!如果葛邏祿能鬧出些亂子來,把朔方兵馬牢牢釘在那,還有何憂?”
說者有心,聽者又怎可能無心?侯希逸見史思明面上驚容乍現,情知對方恐怕會因為這些話而更加信任自己,當即拱了拱手躍上馬背。安祿山縱使有天大的本事,可也就是在東北這一畝三分地,吐蕃和葛邏祿那邊總是鞭長莫及的,說上這麼兩句惠而不費,他路上也能稍稍輕鬆些。
帶著安祿山撥給他的五十名牙兵,侯希逸竟是就這麼徑直離開幽州北上。此行他自己只帶了十個跟隨多年的親兵,一行總共也就六十餘人,進入業已陷入戰亂的漠北有多大的危險,每個人都心中有數。果然。從媯州西行之後的第二日,他們就遇到了一隊數百人的黑衫軍。
無論是侯希逸自己的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