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現在這情況,說的越多,過錯越大。
楚弦彷彿根本不在乎一般,繼續講述,他的講述,深入淺出,邏輯性極強,又不失吸引力,總之,聽著的人那是一種享受。
而這個過程當中,楚弦也是借用了當初白娘娘與自己說的一些話,無外乎就是從道經中所說的,任何事物都分了正反兩面,萬物既是如此,神明也是一樣。
當然,光是白娘娘那套理論,楚弦都能反駁,就別說在超會上立柱腳了。所以楚弦絕對得加入自己的理念,那就是今時不同往日,因為規矩是太宗聖祖定下來的,那麼,還得用太宗聖祖的話來反駁他老人家自己。
不然楚弦無論再怎麼說,那都是以下犯上,不會有好果子吃,但如果是用太宗聖祖的話來反駁,就是一種論證,楚弦非但無過,如果事情成功了,還是大功一件。
「聖祖曾言,一甲子為輪迴,何謂輪迴?並非生死,而是事物,且以道法所見,事物之形態,便是人只觀點,所以,輪迴之事,就在於觀點和看法。太宗聖祖這麼說,是為了教導後人,教導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一直循規蹈矩,該變則變,切不可不思變通,而且從太宗語錄上還有這麼一段故事,說是有一次,太宗聖祖讓眾多仙官看一樣東西,那就是捉了一直蟲,丟到一個自製的迷宮當中,那蟲走到死路,居然不知往回走,繼續是低頭硬闖,最終是困死在裡面,聖祖用這個故事告誡後人,任何事物和規矩,都只是符合當時的一種情況,沒有一沉不變的規矩,需要講究變通。如此,對待百姓信仰神明這件事上也是如此,當年情況特殊,神明勢大,為了對抗神明,所以只能如此,可現在不同,聖朝為第一,但數千年來,對待神明和百姓信仰的態度卻是依舊保留著當時的觀點,這本身就是一件錯事。」
楚弦頂著巨大的壓力講述道理。
還別說,這一番話說完之後,不少在場的官員都是陷入沉思,就算是首輔閣中的一些仙官也是如此。
這時候,首輔閣內仙官之一王神齡突然開口道:「楚弦,你這觀點是在混淆視聽,懂得變通那的確是太宗聖祖告誡咱們的事情,可同樣,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變通,如果今天變一下,明天變一下,沒有一個固定的規矩,天下早就大亂了,又何來聖朝數千年的輝煌?所以說,如果一些規則沒有問題,就不需要強行變動。」
這是在反駁楚弦之前的言論。
楚弦沒有絲毫生氣,因為他早就知道,這一場『鬥爭』絕對是需要長時間才能分出勝負的,這麼短時間,剛只是上了開胃菜,正餐還早著呢。
所以對於這種反駁的言論,楚弦是早有預料。
王神齡這個人因為他孫女王燕蟬的緣故,一直對楚弦是抱有成見的,要知道王燕蟬也該到了許配人家的年齡,但這些年,根本是誰都不見,對誰都不滿意,有幾次,在王神齡看來,就是錯失了機會。
他覺得,這都是楚弦的過錯。
沒有楚弦,自己的孫女也不會這樣。
所以王神齡是看不上楚弦,此刻既然找到機會,當然是能針對就針對,就看楚弦如何辯解。
他覺得,楚弦肯定會不同意自己的意見,這麼一來,他後面還有很多說詞,可以反駁楚弦,但沒想到的是,楚弦居然是點頭道:「王大人說的很有道理,的確是這樣,只有不符合當前情況的規矩,才需要變通,如果沒有問題的,那當然是不可隨意變動,這麼一來,也有損聖朝威嚴。而接下來,下官要說的,恰好就是這件事需不需要變通。」
王神齡一聽,覺得對方說的是有道理,卻是又感覺什麼地方不對。
怎麼說著說著,這件事彷彿就已經發展到要看目前針對神明的政策是不是合理的份兒上了。
再仔細一想,王神齡是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