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思管這檔子事!他看都沒看一眼,便塞進了廢紙簍。寄禪在法源寺等了半個月,自然是泥牛入海無訊息,只得迴天童寺去了。

不久新內閣公佈。設總理大臣一人,由奕劻出任。協理大臣兩人,由徐世昌、那桐擔任。另設外務、民政、度支、學部、海軍、陸軍、法、農工商、郵傳、理藩十部。十三個國務大臣中滿人佔了九個,九個滿人中六個是皇族,於是國人譏新內閣為皇族內閣。

載灃借立憲加強皇族勢力的真面目暴露無遺,海內外熱心立憲者盡皆失望,革命派在各省發起的武裝起義前仆後繼,硝煙瀰漫四境,槍炮聲此起彼伏。這座由關外滿人搭起的已歷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既演出過雄奇壯麗的喜劇,也演出過辱國病民的悲劇的大戲臺,已經朽爛殆盡搖搖欲墜了。

終於,武昌楚望臺響起了震動人寰的炮聲,悟宇長老的預言證實了,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史冊盼來了它輝煌的一頁!

第十一章 洹上私謀

一 奉內閣總理之命,楊度連夜奔赴彰德府

在那個全國各地到處充滿憤怨和仇恨的年代,武昌起義的爆發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它的倉促而起,卻又帶有很大的偶然性。

自從一九○五年經楊度的介紹,孫中山和黃興攜手合作,將興中會和華興會合併成同盟會以來,同盟會先後組織領導了九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或在鄉村,或在西南邊睡,皆不在國家的腹心部位。當年時務學堂的學生、而今已成為著名革命家的劉揆一與宋教仁及另一位湘籍老資格同盟會首領譚人鳳等人,鑑於國內的形勢,改變方針,建起中部同盟會總部,領導長江中下游一帶的革命活動。九省通衙的武漢三鎮成了他們活動的重心。很短的時間裡,日知會、共進會、群治學社、振武學社、文學社等革命秘密團體相繼建立,它們都以新軍作為運動的主要物件。九月底,端方帶領湖北兩標新軍前往四川鎮壓保路風潮。革命黨擔心新軍被繼續調離武漢,削弱革命力量,遂臨時決定十月十六日起義。

十月九日,漢口一個秘密機關突遭破壞。革命黨內部紛紛傳說黨人的名冊已落入官方之手。在面臨即將全部落網的危險時刻,大家都認為只有提前起義,才是惟一出路。

十月十日下午,革命黨人較多的新軍第十六協工兵營裡氣氛更為緊張。夜裡,值班計程車兵和排長因口角而相互扭打。營房本已如同一座火藥庫了,這根導火線一點燃,便即刻爆炸起來。士兵們連夜湧向楚望臺軍火庫。幾乎沒有費一點力氣,楚望臺便被拿下。駐守武昌城裡的軍政官員們早已是驚弓之鳥,事變發生後,他們只顧自己倉皇逃命,並未作任何抵抗。第二天清早,黃鶴樓頭飄揚著革命黨人秘密製作的十八星旗。一個嶄新的紀元,真個是一夜之間便來到了。

新成立的武昌革命政府,推舉毫無一點革命意識的黎元洪為都督。這位儀表堂堂的前清軍協統,被大多數革命黨人和同情革命的立憲黨人,公認為最適宜坐這把交椅的惟一人選,這是武昌起義中最為奇特而發人深省的怪事。

中南第一重鎮一夜間丟失的訊息震驚了北京。攝政王載灃慌忙命陸軍部大臣蔭昌親率北洋軍兩鎮南下討伐,並令海軍提督薩鎮冰派遣海軍協同作戰。

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卻不相信蔭昌能擔當得起這個重任。蔭昌從來沒有打過仗,只是仗著滿人的血統和留德學軍事的身份而進入皇族內閣執掌軍事大權,通常的軍人都瞧不起他,何況北洋軍!他手下的兩位統領馮國璋、段祺瑞向來不把他放在眼裡,緊急之間又如何會聽從他的調遣?奕劻把自己的想法給兩位協理大臣徐世昌、那桐一說,兩位立即附和:“王爺老成謀國,所慮極是。”

蔭昌不是合適的統帥,那麼誰又是恰當的人選呢?能指揮得動北洋軍,能讓馮國璋、段祺瑞服帖的人,還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