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其漏補的地方在哪裡的可能比較少。蒙頂山天蓋寺之名源於“漏天之蓋”。“漏天”是女媧補天時漏補的地方,因雨水太多,只得應付以“蓋”,所以名曰“天蓋寺”。寺內立有記載植茶淵源的“天下大蒙山”石碑,周圍環繞14株千年銀杏。去年我來的時候是深秋,金黃滿眼,白果累累,黃葉偶爾隨風飄落,愁緒萬千;而如今樹冠豐綠,陰涼灑地。翠綠之中,心曠神怡。
在天蓋寺喝茶,還可欣賞蒙頂銅壺茶藝表演。同仁專門為我們準備了一臺茶技表演。蒙頂銅壺茶藝表演源於何時,已無法考證。有宋代禪惠大師結廬蒙山時首創,也有古時寺廟中茶僧練就的傳聞。經長期演變,遂成蒙頂山派銅壺茶技,先有銅壺十八式之招,後又命名為“龍行十八式”。
其一式曰蛟龍出海,二式曰白龍過江,三式烏龍擺尾,四式飛龍在天……,等等,讓你目不暇接。
百聞不如一見,“龍行十八式”的精彩是筆墨難以描述的。你不妨親臨蒙山,切身感受之。
飲水應思源,飲茶應尋根。蒙頂天梯二千級,攀之登之,方知茶祖吳理真之真諦;蒙茶龍行十八式,觀之悟之,才知茶技茶藝之至妙。徘徊於茶林之內,流連於茶室之中。捧“甘露”而沏“玉葉”,啜“石花”而品“黃芽”。欣欣然情滿茶山,頓忘昨日為名也利也;飄飄然心醉茶水,不知此身是仙也佛也……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閬中行
最近出差到了閬中,原來只知閬中是繼平遙、周莊、麗江古城後的中國第四大古城。
川北重鎮
閬中地處四川省東北部,東北以巴山作屏障,西有劍門雄關把守,是古代巴蜀的門戶,進出四川的重要通道。嘉陵江繞城而過,距省會成都300公里。前人稱閬中“前控六路之師,後據西蜀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加之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兼有七關合護,進退自如,攻守咸宜,故閬中自古就是軍事戰略要地,歷代為郡、州、府、軍、道所在地,多以親王重臣駐守。三國時期,蜀相諸葛亮命西鄉侯張飛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唐高宗時,高祖李淵之第十九子、第二十二子先後任閬州刺史,鎮守閬中。明清兩代,川北道署和川北鎮總兵署設於閬中。近代閬中屬川陝革命根據地,也是紅四方面軍長征出發地之一。徐向前、李先念率領紅四方面軍曾在閬中戰鬥了22個月,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紅33軍區域性設於閬中。
張飛魂斷閬中
張飛,字益德(《三國演義》中稱“翼德”),作戰勇猛,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劉備攻取四川后,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並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伐吳,令飛由閬中率軍會師江州(今重慶),臨行前被部下所殺。張飛死後諡為桓侯。葬於閬中。據說公元221年,張飛為急於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逼迫部下趕製盔甲,被部將範疆、張達二人殺害。範、張二人割下張飛頭顱,想拿到東吳獻給孫權,作為晉升之階。他們乘船順長江東下時聽說孫權已向劉備求和,二人驚惶失措,把張飛的頭顱拋入江中,頭浮到雲陽地界被一漁翁撈起,葬在雲陽鳳凰山麓。所以至今還流傳有張飛“頭葬雲陽,身葬閬中”的傳奇故事。
張飛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他保境安民,大敗張頜,人民敬其忠勇,為其築冢建祠,祭祀紀念。現在桓侯祠為明清時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古建築群,佔地10餘畝,由山門、敵萬樓、左右牌坊、東西廂房、大殿、後殿、墓亭、墓組成,建築面積達2200平方米,甚是氣派,從初建時算起,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站在張飛墓前,那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的場景在腦海中呈現。同時也為張飛一代英豪被兩個無名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