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按照規矩,來吃飯的,饅頭管飽隨便吃,但是菜只能吃一碗。之前這廝已經要了一碗了,結果方才又來要一碗,小的不給,他便鬧騰。”ps:管饅頭叫炊餅,那是在元末之前的事兒了。北宋的時候,圓形的饅頭稱為炊餅,就是武大郎賣的那種。鍋裡煮的麵條稱為湯餅或煮餅。那時,饅頭是帶餡的,也就是現在的包子。水滸傳裡頭母大蟲孫二孃說過,饅頭是做點心的,不是主食。
《靖康緗素雜記》中說:“凡以面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籠蒸而食者,呼為蒸餅。”到了後世,燒餅也還叫燒餅,也叫大餅。原來饅頭叫做蒸餅,後來宋仁宗做了皇帝后,因為宋仁宗的名字叫趙禎,而蒸餅的“蒸”字和趙禎的“禎”字發音相似,那時說話寫字都講究避皇帝或長輩的名諱,所以,蒸餅就改稱為“炊餅”,這種叫法很快在市井中被叫響了。在當時的汴梁城裡,炊餅是一種大眾食品,大街小巷都有賣炊餅的。
炊餅的叫法一直延續到元朝末期,《明史》中言道,朱元璋當初在郭子儀麾下,給抓起來的時候,他的妻子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就偷偷送炊餅給朱元璋吃,剛蒸好的炊餅把她胸口的皮肉都燙傷了。到了明朝及以後,炊餅的叫法才逐漸消失,人們直接稱呼實心的炊餅為“饅頭”。
“哦?”董策聽他說完,又看向了蔣老三,淡淡道:“你怎麼說?”
蔣老三一看他神色,心裡立刻咯噔了一下:“孃的,這次要倒黴,看來大人是不喜歡這道道,娘誒,失策了……”
他臉上露出憨厚的笑,苦巴巴的看著董策:“大人,是俺的錯處,但是俺這,著實是吃不飽啊!”
“你叫什麼名字?”董策問道。
“回大人的話!”蔣老三挺直了腰板兒,把胸膛挺起來,高聲道:“俺叫蔣老三,是第一殺手隊的鏜鈀手!”
他其實頗有些小心思,知道這些上官都喜歡這個。
他在董策面前倒也並不慌張,而這個表現,也讓董策對他高看了一眼:“這廝,倒還有幾分膽氣,不過忒也奸猾,小聰明不少!”
不過這高看,並沒有讓董策對他的印象有多少改觀,反而是更失了不少分數。
董策基本上已經猜出來了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這事兒蔣老三是不佔理兒的,若是放在平時,估計他也不會鬧。但是這一次,怕是蔣老三早就看到了自己進來,因此趁機耍賴撒潑,那夥計生怕出事,未必敢跟他一般計較,說不得便會再給他盛一份兒。
“好,蔣老三是吧?”董策笑著在他的胸口捶了一拳:“好個雄壯漢子,這精氣神兒不錯!”
蔣老三又是大聲道:“謝大人誇獎。”
雖然面子上依舊是笑吟吟的,但是董策心下對蔣老三已經是有了一些不耐和厭煩。畢竟蔣老三的表現已經充分說明了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兒,而通常來說,刺頭兒都是不招人喜歡的。尤其是像董策這種上位者,要的是穩定和眾人順貼的服從,就尤其厭煩刺頭兒這種不安穩因素和攪局者。
不過董策這一次來,是為了貼近底層,拉攏人心的,因此可是不適合發火兒,只不過蔣老三已經是給他留下了一個很差的印象。
董策衝著那夥計道:“再給他盛一碗!”
一邊蔣老三趕緊接著道:“俺要紅燒肉!”
“好,就給他盛一碗紅燒肉。”董策哈哈一笑,卻是忽然臉上笑意一收,看著蔣老三道:“這一碗,就當是本官賞你的。不過規矩不可廢,下不為例!以後若是還敢這麼鬧,本官可就要行軍法了!”
蔣老三看著他的眼神,心裡一寒,趕緊道:“是,屬下明白!”
董策這般做,即給了蔣老三好處,讓人感覺他對手下計程車兵是真好,又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