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加上他們的家人就有上萬人之多了,都生活在巨洋河鎮上。
張鉉今天還要視察兵器工坊,陪同他視察之人便是軍器監少卿來楷,也就是來護兒的長子,來楷年約四十餘歲,和他父親的高大威猛不同,長得溫文爾雅,若不是相貌和來護兒有幾分相像,怎麼也想不到他居然是來護兒的兒子。
來楷陪同張鉉向兵器坊而去,他終於找到一個機會,低聲問道:“請問殿下,遷去中都後,三大工坊也要一起遷去嗎?”
張鉉騎在馬上微微笑道:“我們以北海郡為中心其實是迫不得已,也是因為我在北海郡起家的緣故,論人口、論戰略地位,齊郡要比北海郡強得多,更不用說中都,如果工坊不搬走,那也應該放在齊郡更合理,其實既然是遷都,那也就沒有必要再保持一個強大的北海郡,北海郡自有他的特色,比如畜牧、漁業,另外還有水軍,我也準備把水軍大營繼續放在北海郡。”
停一下,張鉉又道:“至於你說的軍器監工坊和眾多工匠以及他們家人,肯定都要搬去中都,而且我們工匠規模太小,從前洛陽軍器監的工匠可是有十餘萬人,我們才八千人,差得太遠,不說恢復從前規模,但至少也要五六萬人,才能支撐得起我們數十萬大軍的兵甲消耗,在北海郡能養活五六萬工匠嗎?還有他們的十幾萬家人。”
來楷臉上露出愧疚之色,對張鉉道:“殿下高瞻遠矚,卑職身為少卿卻考慮不到軍器監的未來,實在萬分慚愧。”
張鉉道:“這是因為你對兵器還沒有切膚之痛的緣故,我在北海郡那麼多年,不知俘獲了多少戰俘,都把他們遣返回去了,有人說我是想恢復農耕生產,固然有一點這個原因,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地盤無法負擔那麼多軍隊。
沒有糧食,兵甲也無法自造,只能靠戰利品來補充,直到黃家給了我們不少生鐵,我們才第一次自己打造兵甲,要想擊敗李淵,我們就必須有強大的兵器製造能力,而強大兵器製造則需要數以萬計的良匠支撐,而數萬良匠則需要數百萬的人口為基礎,而獲得數百萬的人口基礎就必須遷都,這就是環環相扣。”
來楷默默點頭,“卑職終於明白了。”他同時也深感自己肩頭責任重大。
大道上走來一隊興沖沖挑菜去鎮子裡賣菜的農民,張鉉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低低嘆息一聲道:“這次遷都說起來真的愧對這些年全力支援我的北海郡民眾,但沒有辦法,為了長遠的目標,必須硬起心腸離去,只能等將來天下初定後再來補償北海郡民眾了。”(未完待續。)
第679章 軍坊試刀
北海郡兵器坊佔地約五百畝,四周圍有營柵,門口有士兵站崗,不準任何閒雜人員進入工坊,就算工匠家人也不準入內。
兵器坊實際上就有一個鐵匠集中地,從青州各地招募來的三千鐵匠集中此地,每天揮汗如雨打造兵器,但就是這樣,三千工匠打造的兵器也遠遠滿足不了十幾萬大軍的消耗,因為兵器比較容易損毀,一場大戰下來,每個士兵的兵器基本上都要更換,被砍壞的盔甲也要修補甚至更換。
戰爭打的是國力,不僅僅指糧食金錢耗費,還有兵器物資源源不斷的供應,大量民夫畜力的使用,一場大戰如果打得曠日持久,弱小的國家首先就要被拖垮了。
張鉉之所以極其重視貨船航運,就是為了節省下民夫和畜力,使他的物資運輸能夠便利且低成本,這也是戰爭的一種有力保障,也是他贏得幾次大戰的關鍵。
也處於運輸成本的考慮,張鉉便將兵器工坊放在巨洋河口附近,這樣從海路運來的生鐵、煤炭等等其他物資就能便利地運入工坊,生產出的兵器也能迅速運走。
工坊內有四座大倉庫,一座是用來堆放生鐵等各種原料,一座是用來堆放煤炭,另一座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