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加之隨著早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農家更願意選擇邊際效益更高的役畜。馬在農業領域中的重要性,隨之逐漸讓位於更易飼養的牛、驢等其它牲畜。 在宋人看來,驢固然沒有馬的速度和力量,但它“體么而足駛,雖窮閻隘路,無不容焉”,適應性更強。若遇捷徑,其運輸效率甚至不低於“堅車良馬”。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共繪有牲畜91頭,其中僅驢即達49頭。 但飼養役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不同於化石能源。它不但是能量提供者,也是能量消耗者。 正是基於這一原因,大多數北方遊牧民族都不得不受制於後勤,很難越過黃河以北的半農半牧地帶。 對於中原王朝而言,購置役畜不僅要花費巨資,而且飼養役畜的粗飼料往往同時又是燃料,勢必擠佔土地和農業資源。 正因為役畜太貴,歷史上經常不得已以人力來代替畜力。東漢時期,家庭成員走向合居,以便節省養牛成本。魏晉時,又因牛疫流行造成耕牛減少,被迫大量使用人力。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大量合格的役畜提供動力,舊大陸的文明才得以迅猛發展。 而作為反例,新大陸的印加、阿茲特克等文明,受制於缺乏合格的大型役畜,文明發展陷入停頓,終被外來入侵者消滅。而中國在明清人口爆炸性增長後,使用低廉的人力比使用役畜更經濟,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都陷入內卷化,也逐漸落後於世界。 可見,役畜甚至是能夠決定文明興衰的戰略性力量,無怪乎主角如此想要馴化一種合格的役畜。喜歡蟻的世界()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