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章的寄生蜣螂改成寄生大蠊了,寫錯了!) ———— 哪怕是午時的陽光,也很難穿透頭頂那密密麻麻的草葉遮擋,這片草木叢的地面晦暗不明,也很好的儲存了今天夜晨之際的露水。 此時,地面上泥濘的土漿表面,肉眼可見的一圈圈漣漪在輕微震盪,地面也開始震盪起來,震動越來越劇烈,震源也越來越接近。 無需指揮官下令,有經驗的黑蟻戰士已經開始結陣,新兵也意識到了大戰將近,跟著老兵一起準備。 黑火蟻的雄蟻小隊長緊張的目視前方,從動靜來看,這次來襲的威脅巨大,也許不是他們能抵擋的。但是他們退無可退,千百年來的戰鬥經驗讓一份記憶深刻的烙印在這個蟻族的基因裡——戰,也許會死!逃,絕對會死! 草木搖曳的聲音迅速逼近,很快在狹窄的視野裡,原本挺立的野草莖劇烈晃動,攪亂了晦暗中的暫時平靜。 第一隻巨大的寄生蟲獸出現,這是一隻大尖鞘叩甲,體態狹長,甲殼棕紅光滑,帶著一身的泥點,在地面上橫衝直撞,碾過一株新生的嫩芽,來到了黑火蟻的軍陣前。 它毫不減速,顯然早已知曉隨時會面對戰鬥,直接用堅硬的身體撞進了黑火蟻軍小隊的陣型裡,迅速迅速破壞了螞蟻們擺好的防守陣型。 與此同時,幾名敏捷的黑火蟻戰士也在接觸的瞬間,果斷咬住了寄生大尖鞘叩甲的頭或腳。咬住節肢的螞蟻無力拖延大尖鞘叩甲的速度,而攀爬在其頭部的螞蟻已經試圖攻擊其薄弱的複眼和觸角。 寄生大尖鞘叩甲突然停下腳步,無視咬住自己鐮刀狀跗足的螞蟻,頭部開始快速抖動,蟲如其名,就像在叩頭一樣,幾下就把靠近複眼的螞蟻給甩了出去。 寄生大尖鞘叩甲隨即折返,再度衝擊黑火蟻軍陣,而越來越多的寄生金龜、寄生鍬形蟲,大大小小的寄生蟲獸,此時都在這處灌叢角落現身,後面的寄生螞蟻也大量湧現。 寄生大軍如同狂潮般,迅速淹沒這支奮戰中的黑火蟻小隊,以及灌叢中大量其他的螞蟻軍隊! ———— 當左翼的灌叢和草叢開始大面積的劇烈搖晃時,“黑煤”大王迅速注意到這處方向,擔憂到了那邊出了狀況。 他派出不少傳令兵往左翼去探查,還沒等待回報,便見大量左翼部隊的螞蟻從草木叢中潰逃出來。不一會兒,緊隨其後的便是大量的寄生蟲獸和寄生螞蟻的追兵追趕而至。此時發生了什麼已經無需回稟,便一望可知。 看樣子,左翼部隊在剛才的戰鬥中損失頗大,此時撤下來的只有第二三線的部隊,數量不足2萬,其他的部隊要麼戰死了,要麼深陷於灌草之間被分割包圍,沒來得及撤離。 “寄生滾”在這場戰役中指揮著寄生大軍暫時佔據了先機,它用自己熟悉的蟲獸突擊的戰術,在巖面以南的戰場投入機動兵力,一舉擊潰了黑火蟻軍的左翼。 不過,“黑煤”大王的應對也很果斷及得力,中路待命的第三線部隊迅速轉向,接應了左翼的潰軍。 巖面以南的寄生大軍數量並沒有絕對優勢,剛才的突擊見效迅速大半還要託崎嶇地形的福,讓黑火蟻軍彼此分散,無法形成寬大厚實的戰陣。 此時半數寄生螞蟻和蟲獸還在灌草叢裡剿殺尚在抵抗的黑火蟻軍左翼部隊,剩下的半數衝擊了兩次黑火蟻軍中路第三線部隊的陣勢。 衝擊被厚實如海綿的黑火蟻軍軍陣吸收化解,寄生螞蟻、蟲獸和黑火蟻各族戰士混戰在一起,各自丟下無數屍體。 戰鬥再度進入僵持,中路黑火蟻軍此時已經慢慢扭轉了開始時的劣勢,靠著優勢兵力和縱深,緩慢堅定的把寄生螞蟻逼退,目前已經佔據了巖面上四分之一的面積。 左翼黑火蟻軍也擋住了寄生蟲獸的突擊,把寄生螞蟻趕回了灌草叢裡,還接應回了一些陷入包圍的左翼軍。 黑火蟻軍右翼一直沒有接到新的指令,也就沒有展開攻擊,而是保持警戒。 右翼負責往池塘對岸迂迴的部隊沒能完成任務,他們在半路上遭遇了一支寄生螞蟻的援軍,擊敗了對方,自身損失也不小,帶隊指揮官們選擇了撤退。 當右翼迂迴部隊撤回戰場時,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