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古文解析:刺志論篇第五十三(第3/4頁)
章節報錯
1. 正常的虛實狀態:
氣與形的相應:氣實形實,氣虛形虛。即人體之氣充實,形體就壯實;氣虛弱,形體也相應虛弱,這是正常的生理狀態。例如,一個人身體健康、氣血充足,就會表現出精力充沛、肌肉健壯等形體充實的狀態;反之,若氣血不足,就會有形體消瘦、乏力等虛弱的表現。
谷與氣的關係:谷盛氣盛,谷虛氣虛。飲食豐盛,人體的氣血就旺盛;飲食不足,氣血就會衰弱。這反映了後天飲食對人體氣血的滋養作用,正常情況下兩者是相互關聯的。
脈與血的對應:脈實血實,脈虛血虛。脈搏充實有力,意味著血液充盛;脈搏細弱無力,代表血液衰虛。中醫透過切脈可以判斷人體血液的充盈程度,正常狀態下脈和血的虛實情況是相符合的。
2. 反常的虛實情況:
氣虛身熱:一般來說,氣虛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出現怕冷等寒象,但這裡卻出現了身體發熱的反常現象。比如,一個人明明氣不足,卻有發熱的症狀,這可能是因為傷暑等特殊原因導致的。
谷入多而氣少、谷不入而氣多:正常情況下,吃得多氣血應該充足,吃得少氣血會相對不足,但出現了吃得多反而氣少、吃得少反而氣多的反常情況。前者可能是由於失血、溼邪等因素影響了氣血的生成和執行;後者可能是因為邪氣停留在胃和肺等部位,影響了氣的正常執行。
脈盛血少、脈少血多:脈搏盛實按常理應該血液充盈,但卻出現血少的情況;脈搏細弱本應血少,卻反而血多,這些都是與正常情況相悖的虛實異常表現。
3. 虛實的成因及病理表現:
氣盛身寒與氣虛身熱的病因:氣旺盛但身體寒冷,是感受了寒邪;氣虛弱但身體發熱,是感受了暑熱。這兩種情況都是由於外邪的侵襲,導致人體的氣和身體的表現出現了異常。
谷入多而氣少等情況的病理分析:飲食多但氣少,可能是因為失血或溼邪聚居於下部;飲食少但氣多,是邪氣在胃及肺。這些都是由於體內的病理因素影響了飲食與氣之間的正常關係。
脈大血少與脈小血多的原因:脈大血少是因為風邪侵入脈中,影響了血液的正常執行;脈小血多是因為飲酒過多等原因導致中焦鬱熱,使氣血的分佈出現異常。
4. 針刺治療的虛實對應:
邪氣與正氣的出入:實者,氣入也,即實證是邪氣亢盛侵入人體;虛者,氣出也,虛證是人體正氣外洩。
針刺手法的差異:入實者,左手開針空也,針刺實證時,出針後左手不要按閉針孔,使邪氣外洩;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治療虛證時,出針後左手隨即閉合針孔,使正氣不得外散。這體現了根據虛實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針刺方法來調整人體的氣血。
五、用不同詞牌名來贊《以周易哲學解析〈素問·第 53 章 刺志論〉的虛實之道》的內容:
《沁園春·虛實周易》
素問篇章,刺志論說,妙理深藏。探虛實之道,易哲相映;陰陽變化,奧秘昭彰。氣盛身寒,氣虛身熱,疾病緣由細考量。平衡破,看失衡之態,亂象呈祥。
象數關聯其詳,整體觀、乾坤蘊妙方。悟變中不變,遵循規律;療疾之法,智慧之光。動靜相宜,針開針閉,把握真機療病傷。哲思啟,贊醫經周易,共譜華章。
《水調歌頭·易哲醫理》
素問刺志論,周易啟思玄。探尋虛實奧秘,醫哲互相連。氣血執行之理,臟腑功能之變,微妙在其間。動靜循其道,象數解迷團。
疾病態,陰陽亂,細研鑽。平衡把握,乾坤運化見真顏。易理醫經共賞,智慧光芒閃耀,妙悟在心端。讚譽傳千古,經典永流傳。
《滿江紅·虛實易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