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了,只能實話實說:
“爺爺,大伯,我找這位廖先生,其實是想和他做些生意!”
“做生意?你小小年紀做什麼生意?”鍾方卓奇怪地問道。他有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大孫子爭氣,考上了華夏最著名的學府,大孫女在學校裡的成績也不錯,老師說有可能考上縣裡的高中,如今只有這個小孫子,不過年紀還小,現在也不用擔心什麼。
鍾家是書香世家,世代都是以讀書做學問為榮,從根子上瞧不起商賈,鍾方卓一聽到鍾石這麼說,心中不快,就連這小孫子表現出來的異樣也沒有注意到。
鍾建國心細,發現其中的古怪,怎麼眼前這位廖先生會不辭千里前來,態度還很謙恭?而且看先前那個幹部的態度,這位廖先生也不像是很容易受騙的人。
見小孫子不出聲,鍾方卓氣得直跺腳,他顫顫巍巍地站起身來,語氣嚴厲地說道:
“你們談,你們談!”
說罷,拂袖而去。鍾建國、鍾建軍兩兄弟見了,趕緊跟了上去,小聲地在他耳邊勸著。
“這…這…”廖承德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變故,半天說不出話來。
“廖生,咱們出去走走吧!”鍾石心中也感到無奈,不過他也知道,想要他那個頑固的爺爺一時半刻接受現實,也不大可能,只能在以後的日子裡慢慢勸說。
廖承德跟在鍾石身後,和劉蘭打了一聲招呼,就出了院子,到處溜達起來。
隨著桑塔納的離開,圍觀的人也大都散了,是以圍在鍾石家附近的人也沒剩下幾個,鍾石一邊走,一邊嘴甜地叫著“叔叔”“嬸嬸”,留下身後的廖承德,尷尬地四下點頭。
等到了四下無人的地方,廖承德這才開口說道:
“鍾小友,我本來還將信將疑,不過一見到,我就覺得你說的事情有可能是真的,看來我這次還真是沒有白跑一趟。”
“廢話,小爺我當然不會讓你白跑一趟,只要你以後聽我的,保證你日後財源滾滾,日進斗金。”鍾石沒好氣地說道。
廖承德哪裡見過有人這麼對他說話,他頓時有些發懵,一時站在原地,說不出話來。
“怎麼?港燦,不相信我說的話嗎?你在香港應該聽說過長江實業吧!”鍾石見廖承德這副模樣,還以為他不相信,又繼續用嘲諷的口吻說道。
“長江實業?李嘉誠?你怎麼知道?”廖承德聞言又是一愣,不過他想想又有些啞然失笑,此時的李嘉誠在港島已經小有名氣,大陸的人知道也不足為奇。
李嘉誠,1928年生於粵東朝州,40年為了躲避日本侵略,舉家逃到香港,從此開始了傳奇的一生,他做過茶樓跑堂,鐘錶修理工,五金廠推銷員,後來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長江塑膠”,在58年的時候,正式進軍地產界,72年的時候,成為了港島有名的大亨,在79年的時候,“長江實業”和華人船王包玉剛聯手,用6。2億港幣的代價收購了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成為第一個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進入80年代,“長江實業”突飛猛進,成為香港地產界的領軍企業,而李嘉誠的財富也因此倍增,坐上了華人第一富豪的寶座,自此到鍾石轉世的時候,都依然是全球華人的首富。
1984年,華英簽署了關於香港的《聯合宣告》,雙方約定在97年將香港由英國人歸還給華夏政府,隨著政治前景的明朗和香港經濟的復甦,地產業進入了一個長達10年的繁榮期,在這個行業發展的大好時期,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成了最大的贏家。
“長江實業”在1972年11月1日在香港上市,利用大牛市的時機大量籌資,投入到地產行業裡去,到了1981年底,“長江實業”的市值已經由最初的1。2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