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鎖甲護臂、帶有濃重東方風格的專用馬鞍馬鐙,以及長頸馬刺。

長達五米的騎槍是翼騎兵的標誌,也是其最為聲名顯赫的武器,隨身攜帶的馬刀是主要的近戰武器,但除了馬刀之外翼騎兵又常常在馬鞍旁再繫上一把重軍刀,在衝鋒時使用,馬鞍前的槍套裡插著兩把輪燧手槍或一把輪燧馬槍。

翼騎兵採用密集衝鋒的戰術,常常以一百至二百人的中隊為基本作戰單位,排成膝蓋挨著膝蓋的密集兩列橫隊,出眾的馬術能讓他們以密集隊形襲步衝鋒,騎槍前端掛上矛旗,在衝鋒時無數拍打飄揚著的鮮豔小旗在敵人的眼裡是一幅既壯麗而又可怕的畫面。

長長的騎槍能保證首先將對手刺穿,這樣巨大的衝擊力給敵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衝鋒過後他們再使用刀劍或火器進入混戰。那時的翼騎兵不但能縱橫西方世界,而且可以輕易擊潰來自東方的騎兵,因為翼騎兵作為能發動正規衝鋒的騎兵,其速度和機動性卻足以與他們比肩,同時比他們武備精良並且擁有火器的支援…

趙檉的驃騎兵配備輕甲,裝備馬刀和火槍,利用‘石牆戰術’衝鋒,這以翼騎兵的戰術原則和編成簡直就是如出一轍,如果再給他們每人配發一杆長長的騎槍,那就是翼騎兵的翻版。如果按此編練成軍,再與金軍的鐵浮圖相遇時勝利就不一定屬於誰了!

其實讓趙檉重新撿起長槍這種冷兵器還有一個不得已的原因,他也知道火炮是對付重騎的最有效武器,但是現在後勤上的壓力已經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襄邑的軍工作坊逐步北遷後,加上當地招募和擄掠的西夏工匠,趙檉的軍工廠已經是擁有萬人分工細緻,門類齊全的大企業。有了自己的鍊鐵廠、煤礦、火炮作坊、槍械作坊、刀劍作坊,火藥作坊、油料作坊,還有軍民兼用的皮革作坊、服裝作坊和食品加工作坊等。

現在槍炮這些武器生產基本上已經能夠滿足忠勇軍和克虜軍兩支部隊的需要,這些東西畢竟不是消耗品,一支槍只要保養得當,就能使上幾年。可是炮彈、子彈這些消耗品就不行了,點火就炸,那是撒手窮。限於這時的生產工藝和出於安全考慮,火藥和彈藥的生產全是純手工製造,現在平均一天能生產火藥三千斤,各種子彈兩萬餘發,聽著不少,可卻不夠兩軍士兵打一個齊射的!

趙檉作為大管家不能不精打細算,除了滿足日常訓練外,還要進行一定數量的儲備以防止意外。如今兩軍都在擴軍,一下新兵增長兩倍,這些人都需要用子彈喂,而克虜軍還要作戰,需要的量更是個不小的數目。種種原因逼的趙檉不得不另闢蹊徑,而翼騎兵這種既能打勝仗,又能節約戰爭成本的做法就成了當下不二的選擇……(未完待續。)

第九十四章 怎麼會

() 祝大家端午快樂!!!

在我們的印象中,長槍就是一根長長的木杆或是竹竿頂端加個矛尖,講究點的弄點馬尾毛做成槍纓,扛著就能上戰場了。其實中國古代騎兵裝備的長矛多為馬槊,其中就有了很多講究,槊杆根本就不是步槊用的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蔑然後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後邊的工序更加繁瑣,就不一一詳述,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可整支槊要走上戰場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如果全部換裝,不說時間是否允許,就是這價錢恐怕也讓趙檉瀕於肉疼死的極限。。 。

好在的是翼騎兵使用的騎槍不那麼講究,方法也簡便,選用的木材並不堅硬,就是我們現在常用來製造鉛筆的原料――樅木。

槍的製造方法是先把木材製成半個槍體的形狀,再將內部挖空,最後把兩半膠合起來並塗上漆,整槍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