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們的堅定盟友,壯大這兩個國家對我們有益處,但壯大莒國、萊國、邾國,對我們有什麼益處呢?”
一百五十七章 你不過來,我去找你
稍停,趙武繼續補充:“萊國、邾國這兩個國家是個小國,與我們晉國並不相鄰,他們復國之後,如果再遭受齊國的攻擊,沒有我們晉國的支援,恐怕魯國、衛國不敢援助他們,結果,這兩個國家會重新回到齊國的懷抱。而我們勞心費力,勞動諸侯發動了這場世界大戰,結果只不過是把齊國的東西拿來,在別處寄存了一下,這可不是一勞永逸、解決我們東線憂患的辦法。
我建議,我們還是專心壯大衛國和魯國吧!至於莒國,它的復國或許暫時可以削弱齊國,就讓我們試試吧!至於邾國,我建議把它搬遷在黃河南岸,而後在黃河南岸劃出三塊地方,一塊犒賞許國,一塊封賞我們晉國有功之臣,剩下的那一塊則讓邾國國君搬遷到那裡居住。如此一來,齊國的黃河南岸由我們三個直屬勢力,如果齊國再度恢復了元氣,我們還可以從黃河南岸,也就是齊國的北線直接發動攻擊。”
範匄想了想,又問:“那麼,邾國(位於今山東鄒縣)搬遷後,留下的土地給誰?”趙武瞪著範匄,沒有說話。範匄恍然大悟:“沒錯,魯國有了這塊土地,就有資本與齊國抗衡。如果衛國再與魯國相互幫助,那麼即使我們晉國有事,無法幫助這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也能獨自抗拒齊國。”
歷史在這裡發生了一點點小小的變化,原先晉國過於期望肢解齊國,結果把自己的力量分散,使得齊國用不了多久的時間,把萊國、莒國、邾國重新納入自己的直屬管轄。到後來,齊國甚至吞併了魯國、衛國,使自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但現在,由於趙武的提醒,在這場肢解齊國的戰爭中,魯國、衛國得到特別的強化……
範匄給自己十天時間,這是因為現在他麾下指揮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九個半師,其中既包括趙氏與韓氏組成的上軍五個整編師,還有新軍智氏與士氏組成的一個半師。此外,還有戎狄部落組成的一個騎兵師、許國人組成的兩個整編師兵力。這次範匄要求聯軍儘量虛張聲勢,要顯出自己氣勢洶洶的氣概,使得齊國人因為膽寒而失去抵抗意識,以儘量降低自己這方面的傷亡。
基於這種要求,趙武不得不對自己麾下龐大的軍隊做出規劃。春秋時代的戰爭特別講究排兵佈陣,晉國人更是講究陣型配合。趙武第一次指揮接近兩個整編軍的兵力,自己都覺得有點心慌,他問齊策:“前方的道路情況怎麼樣?”
齊策攤開地圖,回答:“齊魯平原開發完善,我們是從魯國攻入齊國的,齊國為了方便進攻魯國,道路的朝向都是南北通向的,正好方便戰車行進。現在又是冬天,大地凍得很結實,我們完全可以把指揮車置於道路中央,而後,左、右矩進入道路兩邊的田野,沿著道路向前推進……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排出多麼寬大的攻擊陣形?”
趙武回答:“範匄讓儘量虛張聲勢,我覺得我們應該以一個整編師作為一個攻擊正面,層層向前推進。”
齊策稍稍思索了一下:“我們手頭差不多有兩個軍的兵力,如果用一個整編師作為一個攻擊正面,那麼攻擊縱身過於厚實,不如我們用一個軍作為一個攻擊正面?”
春秋時代的陣都是大大小小的方陣,一個旅可以成為一個最小的攻擊方陣,打一面軍旗,被稱為“一旌”。用一個師作為一個攻擊方陣,這樣的方陣已經非常厚實了,但如果用一個軍作為一個攻擊正面,五個師的方陣擺開,整個攻擊正面寬度超過二十里。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攻擊陣型。
趙武詢問:“先驅為誰?”
齊策掃了一眼趙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