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評價這場盟會。由此,一個新的中國字誕生了,它就是:戱(戲),這次盟會因此稱為“戲盟”。
不過,單純的把這次盟會稱為“戲盟”對晉國君臣是不公正的,至少元帥荀罃的表現可圈可點。事後,連抱著遊戲的心情參加盟會的鄭國君臣也冷汗直冒,子駟一邊擦著汗一邊說:“可怕,元帥荀罃的鎮定真可怕;悼公如此年幼,居然老成到如此程度,可怕;我們製作的盟書如此兒戲,晉國正卿居然令行禁止的接受約束,晉國如此紀律嚴明,可怕。這是一個君主明智,大臣智慧,士兵號令森嚴的國度,跟這樣的國度結下深仇,我不知道鄭國是否還有明天。”
子駟終究是說錯了,悼公明明是個孩子,在祭臺之上他嚴肅鎮定,等走下祭臺後,他忍不住憤怒的詢問荀罃:“執政,這樣也算結盟嗎?” “當然算。”荀罃牽著悼公的手,往晉軍軍營走:“我們拿到了想要的東西,軍隊可以休息了,當然算。”悼公憤憤不平:“寡人覺得很憋屈!”稍停,卑公又說:“寡人還想打!”
荀罃低聲吩咐:“回虎牢,小武昨天傳來訊息,楚軍動了,楚王的旗幟已經出了楚國軍營。”
悼公一驚:“武子能頂得住嗎?”
荀罃回答:“新軍有魏氏與趙氏,趙氏是我晉軍最鋒利的矛,魏氏是我晉軍最堅固的盾,如果這對“矛盾”都擋不住,我們大軍就走不脫了。武子傳信說,他有信心把楚軍擋住五天。”
悼公鬆了口氣:“以我們晉軍的速度,五天足夠了,只是諸侯小國做事拖拉。”
荀罃提醒:“讓諸侯小國提前撤,我們的軍隊斷後。告訴他們,以前的戰利品堆積在虎牢,我們聯軍就在虎牢分錢(聽成),鄭國新交納的“徵稅”則由斷後的新軍負責收取,並且許國、衛國的軍隊負責掩護新軍。”
次日一早,魯國、宋國的軍隊首先開拔,緊跟其後的是曹國、邾國、小邾國的軍隊。第二天中午,晉國上軍開拔,齊國軍隊緊隨其後,第三日,晉國中軍開拔了。緊接著,趙武的新軍從前線撤回,但那些新軍士兵們不像剛從一場大戰中撤下來,他們個個神態輕鬆。其他小國看不出晉軍的異狀,他們按照晉軍制定的撤退順序開始逐步撤離。
第四日上,趙武對鄭國下達最後通蝶:如果第五日鄭國沒有繳納徵稅,那就請把城門開啟,他趙武自己去取。鄭國人對趙武的要求置之不理。第五日日暮時分,趙武嚴令鄭國人開啟城門,鄭人的反應是:調兵上城牆,加強防衛。
雙方使者來往正僵持不下,天亮時分,楚軍抵達。鄭國人動作很快,當即開啟城門接納了楚國軍隊。此時,晉國聯軍的營寨裡只剩下新軍與許國人的軍隊,趙武在軍營巢車上看著龐大的楚軍陣列,面對鄭國的城牆輕輕搖頭:“沒辦法,人品問題!鄭國人就是不相信咱的人品,竟然不讓我入城。對楚人,他們的動作真快!”
魏絳笑了:“這可不是人品問題。你擊敗過鄭國軍隊兩次,並兩次追殺鄭國國君。追殺一國國君,在你眼裡從不是忌諱,而且趙兵向來有在鄭國劫掠的習慣,我要是鄭國人,也不會放你進城的,那可真正是“引狼入室”啊!”
趙武眺望楚國陣營:“哼哼,面對楚王車駕,我趙武怎能不戰而退呢?傳令出陣。”
鄭國城牆上,楚王身邊的高參伯州犁指點城下的趙武,向楚王介紹:“又是那個趙氏孤兒,他居然在我們大軍面前列陣了?”伯州犁就是被三郤冤枉,被迫投奔楚國的晉國賢人,他現在已經徹底楚國化了,成為楚王不可或缺的高參。
楚莊王皺著眉頭望向對面,他回頭看看左右,嘆息:“養由基、潘黨都已經陣亡。我聽說這位趙氏孤兒最擅長突擊,他的勇名冠於列國,如果他要求“致師(與楚將單挑)”寡人身邊,派誰出戰呢?”
沒錯,趙武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