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了耳光,他也要告並楚國人,其實他是又扇晉國人的耳光。
我最不擔心公子圍上臺,這樣一位色厲內茬的人登臺之後,只會對外屈服,對內殘暴……但是公子棄疾這個人我不熟悉,有誰能告訴我棄疾的性格嗎?”
宋國左師向戎搖頭,他元法回答。此時,鄭國的子產也在場,他剛剛護送一批戰利品回國,但因為前線利潤大,他馬上又屁顛屁顛的,馬不停蹄的趕過來。這會兒,剛好參加這場宴會的子產,目光一閃,微笑著回答:“下一任楚王,無論是公子圍還是公子棄疾都無法上位,繼任者只能是現任楚王的嫡長子。”
趙武對楚國的歷史並不清楚,他好奇的問:“為什麼會這樣?”
子產冷笑的回答:“元帥記得吳國上任國君約定的傳位順序嗎?吳國在與楚國的爭霸當中,為了保持優勢,只好讓成年的公子繼任君位,為此,前任的吳君確立了“兄終弟及”的傳位規則。吳國四公子季禮的兩位兄長都做到了這一點,然而因為季禮的出走,我猜吳國下一任國君的君位,只能由余昧的兒子繼承,而吳國也將因此發生一場血淋淋的君權爭鬥。
楚國也將會是這樣,而且楚國做的比吳國更徹底。楚國是超級大國,而且立國遠比吳國久遠,國內的貴族體系龐大而深厚。現任楚王繼位後,不斷的討好這些貴族,而令尹子木身前雖然努力變革,接納了國人出身計程車族伍舉回國,並讓一位士族繼任大夫的職位,但他的變革終究沒有觸及楚國貴族的根基。
在這種情況下,楚國君位的繼承只能由現任楚王做決定,或許楚國確立一位成年公子,比如擁有軍權的公子圍,還能有一番作為,但公子棄疾一直是現任楚王的防範物件,所以他最不可能接任兄長的位置。常言說:象以齒焚身,大象因為象牙的珍貴被獵人搜捕的無法存活,公子棄疾因為是君位繼承的關注物件,他必然無法存活在這個世上,我看他死於非命的可能性非常大。”
趙武沉思片刻:“你說的是:擁有足夠的利益,卻沒有相應的武力保障,必將因為自己擁有的那份東西而命不保夕……難怪周武王說:止戈為武。”
古代的“止”是一個通假字,它其實是腳趾的“趾”,所以“止戈為武”本意並不是說:侵略者來了不許戰鬥,如果戰鬥了那就是破壞民族和諧,挑動民族對立情緒,是一種罪行……它的本意說的是:國家站立的基礎(腳趾)是足夠的武力保障;人在世間,也是如此!
放過了沉重的政治話題,趙武衝情意綿綿歌唱的楚姬使了個眼色,那眼色當中隱含的柔情,讓軍國主義國家的武士見了想嘔吐,而趙武本人一點不自覺,他舉起酒杯,發表新年祝詞:“兩年了,我們擊穿了半個楚國,圍堵在楚國國都之下慶賀新年。這樣一來,我晉國的霸業終於穩固了。
我猜想,楚國至少在一代人的時間內,不敢挑戰我們晉國,不敢正眼迎接我們晉人的目光。我對這種結局非常滿意,讓我們為此慶賀吧!自晉文公以來,我晉國努力了二百年,終於徹底壓服了楚國,楚國人服軟了,現在把楚王獻上的太阿劍拿來,有人會彈劍而歌嗎?且為我歌曲。”
春秋時的音樂就是金石音樂,在成語“毛遂自薦”當中,毛遂所擅長的就是彈著寶劍歌唱,這項技藝,幾乎春秋戰國時代的所有武士都很擅長,而軍國主義國家的晉國武士也不例外。在戰場之上,他們能用寶劍敲擊著盾牌,一邊整齊的向前推進,一邊誓死如歸的歌唱。
趙武不擅長這點,不代表別人不擅長。他發話了,相應者很踴躍。中行吳行政級別最高,他搶過了太阿寶劍,用手中的青銅筷子敲擊著太阿劍,就在金頂亭上,用他那飽經征戰而沙啞的歌聲,放聲歌唱。中行吳唱的是正樂,正樂在詩經當中屬於“雅”部,所以後代人稱之為“雅樂”。這種樂曲曲調不慌不忙,幾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