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改革,那麼這個貨幣差的利潤可就龐大了。

英法美德比葡荷等十幾個歐美達國家的銀行團們紛紛瞄準了清帝國貨幣市場,等待清帝國行新幣然後他們就開始囤積買賣從中賺取暴利。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如果清帝國沒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準備金的話,一旦被列強們瘋狂囤積,必將造成貨幣量緊縮,引起通貨緊縮市場沒有足夠的貨幣流通,影響經濟。而列強們在大量囤積後再突然放出手裡的貨幣,如果清帝國沒有足夠的力量及時消化這批貨幣的話,那麼就會引起通貨膨脹。

這一個緊縮一個膨脹,期間的利潤是巨大的,對清帝國來說弄不好就會損失慘重。

但是,清帝國對這方面根本不懂,確切的說沒有專門人才。

不過,清帝國很幸運,因為光緒的幣制改革想法當即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這個阻力來自清帝國內部的龐大利益團體。

7月20日,光緒正興致勃勃的跟翁同he、康有為等人研究貨幣改革事宜時,接到了來自湖廣總督張之洞、再江總督劉坤一、閱浙總督升允、四川總督劉秉璋、雲貴總督于振鋒等十幾個督撫們的反對,幾乎全國的各個封疆大吏先後上書朝廷反對統一貨幣,反對進行金本位制改革,要求保持金鐧本位制。

張之洞等地方督撫們的反對,主要是因為朝廷的貨幣改革將影響他們的收益,影響他們的斂財之路。

以張之洞的武昌造幣廠為的各省造幣廠,大量行當十鐧元,一年內至少可以獲得2100萬兩的鑄造差額。張之洞反對改革根本理由是要保護地方的“既得權益”即從造幣廠的單獨運營中所獲得的利益。

清政府統一進行貨幣改革當即遭到了紅燈,這令光緒非常的惱火,然而慈禧對此拒絕表態,就是要看光緒的笑話。

三日後,光緒帝又一次布上諭,除了湖北和廣東以外,其餘各省停止鑄銀。上諭特別說明,銀元是以庫平七錢二分來換算,京餉為的各種公共歲出入的30%可用銀元來辦理。但沒過多久,江南、山東、

四川、廣東等仍然獲得了繼續鑄銀的許可。並且,清政府責令各省銀元局提交有關銀元鑄造的報告書,但除了廣東和雲南兩省外,戶部沒有接到其他省的報告書。這樣,清政府試圖統一銀元的計劃再次落空了。

光緒見無法阻止地方濫錢幣的勢頭,於是決定在京師設立銀錢總廠。要求各省所用銀錢,式樣各殊,平sè不一,最為商民之累。自應明定劃一銀式,於京設立鑄造銀錢總廠。新式銀錢鑄成足敷頒行後,所有完納錢糧關稅厘捐一切公款,均專用此項銀錢,使補平薪水等弊掃除淨盡。

為了直接掌握造幣權,光緒帝設立銀錢總廠,顯示出要以銀錢總廠的銀元統一全國銀元的意圖。與1898年銀元的使用比率不同的是,規定“所有完納錢糧關稅厘捐一切公款,均專用此項銀錢”。

幣制改革一事鬧騰的tǐng歡的,但是卻遲遲沒有動靜。各省督撫陽奉yīn違,依然各自鑄幣,不理朝廷鑄幣的事情。

這樣,光緒一方面要改革,一方面又無法進行,頓時下不來臺。

光緒沒能力進行貨幣金融改革,遇到了強大的阻力,可是這卻給王辰浩帶來了機會。

此時,直隸地界上的貨幣流通也非常混亂,王辰浩實際打理直隸事務,也對此瞭解一些。混亂的貨幣造成經濟展不順暢買家賣家認同不同的錢幣,很多時候買家買不到東西,賣家也賣不出去貨物。

針對這種情況,王辰浩早就準備進行直隸地界上的貨幣改革了但他希望〖中〗央出臺改革方案,然後王辰浩想辦法控制〖中〗央行貨幣這樣省事。但如今王辰浩觀光緒無法推行貨幣改革,因此就不指望光緒了,只好自己先來穩定直隸地區的貨幣流通。

為此王辰浩同王士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