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備競賽。
鄧世昌、劉步蟾和林泰曾等海軍高層在海軍會議上提出擴充海軍方案,即在六六艦隊案基礎上,追加補充一個三三艦隊案,此即為海軍九九艦隊案。
鄧世昌等海軍高層官員們之所以提出海軍擴張方案,是因為〖中〗國目前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他們在北洋水師時,**的清政府對北洋水師的擴張百般刁難,不但不追加撥款,反而挪用海軍經費。
這在鄧世昌等人的心中造成極其惡劣的心理不滿,他們一直敢怒不敢言,直到現在以王辰浩為首的北洋系成為〖中〗國實際上的主宰,北洋政府替代清政府行駛〖中〗國國家權力,鄧世昌他們心中積壓已久的對海軍霸權和擴張的野心頓時爆發出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王辰浩統治下的北洋政府有錢,海軍部藉口俄國遠東海軍和〖日〗本聯合艦隊給〖中〗國帶來威脅,可以名正言順的向內閣、國會要錢。而京津唐工業基地的成功運作,更是解決了海軍工業發展所必須的裝置、技術和原料。隨著〖中〗國本土陸續完成海圻級戰艦的建造工作,在英國各大海軍工業工廠內學習深造的大批各種專業設計師、工程師、機械技師們的陸續回國,給國內海軍工業帶來了英國的先進技術。其中一直跟隨登雲級戰列艦和獵人級重型裝甲巡洋艦建造的造艦工程技術人員們的回國,使得〖中〗國海軍自己也可以建造16000級以上的大型戰艦了。而上海船舶重工正在建造當中的妲己號大型試驗艦更是直接為〖中〗國海軍積累了寶貴的大型戰艦建造技術。
這一切最終使得海軍部的官員們有信心實現在本土上自行建造頭等戰列艦的計劃。
海軍部的《海軍三三艦隊補充法案》包括在本土建造三艘頭等戰列艦、三艘重型婁甲巡洋艦、三艘裝甲巡洋艦,以及三支共計十八艘高速驅獵艦,還有一批相應的輔助艦隻。該海軍擴充法案供需委金預算為700萬龍幣,計劃在1901年前完成。
鄧世昌將三三艦隊擴充案直接送交內閣,呈交給王辰浩審批。王辰浩對於這項海軍擴充法案是持支援態度的,但是考慮到政府的工作流程,他讓鄧世昌先將法案提交給國會稽核,在呈交內閣,最後再由王辰浩這個內閣〖總〗理大臣批准透過。
用王辰浩的話說,這個國家、這個政府的全部法律、政治、體制等規章制度都是王辰浩所立,雖然眾議院、參議院、國會、內閣全都是王辰浩的北洋嫡系所控制,王辰浩是實際上的獨裁者,沒有人會反對王辰浩的話,但王辰浩需要在國民面前保留一個公正無sī的良好形象,因此必要的形勢還是要走的。
公元1898年10月,帝國國會透過了海軍部提交的《海軍三三艦隊補充法案》,三天後,帝國內閣對該法案無異議後,由王辰浩簽字用印後正式批准,隨後帝國財政部追加撥款給海軍部700萬無幣的軍費預算,三三艦隊補充計劃…正式啟動。!。
………【第243章 建威】………
海軍三三艦隊補充法案獲得透過後,海軍部立即大張旗鼓的展開新一輪造艦計劃。
造艦具體細則由海軍艦政總署總監魏翰負責制定,由呂文經、蔡灝元、何嘉蘭、呂調鏞、林國禧等各大造船廠的總監們負責執行。
自王辰浩成為海軍大臣那天起,他便趁機將〖中〗國沿海各省的主要造船廠一一兼併。等到王辰浩成為內閣〖總〗理大臣時,上海船舶重工已經控制了包括大連造船廠、直沽造船廠、武昌造船廠、上海船舶重工、寧德造船廠、馬尾造船廠和黃埔造船廠等十幾家清政府官辦造船廠和船械局,形成龐大的船舶壟斷,國內軍民使用的全部船隻皆由這些造船廠承建。起初是虧損的,因為造船廠的鋼材需要從外國高價進口。但隨著直隸鋼鐵公司完成大規模優質鋼鐵生產專案後,廉價的鋼鐵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