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三百千這三部蒙學教材。成為學童識字的“五經”。

果不其然。除了整理完畢的《千字文》以外。《龍文鞭影》、《小學韻語》還有《三字經》以及《百家姓》都讓孔穎達相當滿意和震撼,被蘇寧做了些許改變的幾本書顯然超出了孔穎達的心理預期,不管這些書對於識字有何用途。他們本身就是一些相當受歡迎的蒙學教材,寓意深遠,朗朗上口,孔穎達拿到手之後讀得搖頭晃腦,讓蘇寧懷疑古代學子讀書的時候搖頭晃腦是不是就從他這裡學去的。

但是該說不說,這幾本書被蘇寧整理了一下交給孔穎達,孔穎達又在蘇寧的基礎上對此進行整合,然後整理出完整的五本蒙學教材上報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大喜過望,連忙招蘇寧入宮說話,蘇寧一到,李二陛下就著急的詢問蘇寧這是如何編纂出來的,朗朗上口,回味無窮,實在是飄香奇文。

蘇寧也不好厚著臉皮說這是自己編纂的,就說這是幼年師尊教他識字的時候隨口編纂的一些朗朗上口的詞句,他的記憶力相當好,所以就記下來了,等到他發現漢語拼音並不能完全適用於目前的大唐的時候,就開始打起了主意,要盡最大的努力為大唐掃盲做出貢獻,於是整合了前人的智慧,將這五本蒙學教材整理了出來,希望對天下人讀書識字有些用處。

何止是有些用處,在沒有拼音注音的時代,靠著韻律和上口來識字,就是不二良方了,李二陛下大喜過望,又賞賜了蘇寧很多精美的食材……

五本教材到手,李二陛下即刻下令印刷作坊立刻印刷這五本教材,能印多少印多少,趁著這段時間,蘇寧把四大家族的旁支子弟弄到了手,同時李二陛下對剩下的三大家族施以強大的壓力,逼迫他們也交出了一部分視為棄子的旁支子弟,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那些被拋棄的旁支子弟自然也是心中怨恨不已,得到教書老師的同時削弱了三大家族的勢力,一舉兩得。

孔穎達按照蘇寧的想法辦設了啟蒙老師教育學堂,親自為他們授課,講解五本指定蒙學教材的精髓所在,這五本飄香奇文也讓這些世家子弟讀得如痴如醉,反正都被拋棄了,現在有些用處,何樂而不為,有點頭腦的都明白,在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衝擊影響之下,他們已經回不到從前了。

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弘文館每到沒有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會傳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類的讀書聲,朗朗上口,讓經過的人不由得駐足不前。

三個月之後,第一批訓練完成的啟蒙老師一千人訓練完畢,李二陛下在目前大唐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繁華的關中地區劃了一個圈,表示這裡就是第一批建設蒙學,開始掃盲任務的地區,每一個鄉都有好幾百戶人家可以教化,所以每一個鄉派去一名啟蒙老師,就可以覆蓋一千個鄉。

選好的地區已經派去了相關的官員,也對當地政府打好了招呼,只要願意學習的,就可以去官府報名,然後領取課本,識字讀書的蒙學教堂是免費的,不收取任何費用,只要願意學習,有時間學習,就可以報名學習,中午用餐時間管一頓飯。

為了教育普及,李二陛下可以說下了大本錢,因為目前大唐的農戶還是比較窮困的,十幾歲的孩子也要下地勞作,一般而言沒什麼時間讀書,雖然家長們都表示再窮不能窮教育,可是肚子餓得難受,談何學習?於是李二陛下一狠心,把從北邊貿易裡得來的一成錢財用在了教育普及地區的午餐費用上,雖然只是稀粥和饅頭,卻讓不少人大大鬆了一口氣。

勞作很辛苦,幾歲的孩子就算了,要是成年人的話,一天不去勞作,田裡面就不像樣子,雖然很想讀書,但是活命更重要,所以兩相權衡之下,他們很容易就會放棄自己識字讀書,而全心全意讓孩子去讀書,可是蘇寧希望全民都能識字,大人不去讀書也就算了,識字還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