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吃,整個大唐可以和那些草原鉅富們相比的只有深居內宮不出的太上皇李淵閣下,草原攀比之風日盛,簡直堪比晉時石崇王愷鬥富,李二陛下還敞開府庫助長草原攀比鬥富之風,潛移默化之下,其根基盡毀。回天乏術。

下層牧民之巨大財富——牛羊馬被中原商團掠奪殆盡,中原商團以價格昂貴但無實用價值之手工製品換取牧民之牛羊馬,長安各大商家天天最忙碌的事情就是把數之不盡的絲綢瓷器手工製品等等運往西突厥和薛延陀,目前屬於頂級奢侈品、尋常人見都見不到的蜀錦、白糖冰糖、還有蘇家新產被皇帝陛下賜封為貢品的碧螺春茶葉。一車一車的往北邊運送,這是多少牛羊馬裝在一起才能換去的?

難怪不少人都覺得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大唐的肉食價格都下降了不少,尤其是長安城周邊。幾乎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肉食了,李二陛下以這些草原上的健壯牛羊推廣中原大地的畜牧業。在適合畜牧的地方廣開草場,願意認領牛羊的也可以去官府認養牛羊。馬匹自然是送到馬場進行繁殖最佳化,整個薛延陀和西突厥所佔據的巨大草原成了大唐源源不斷的肉食品供應基地。

一開始這些牧民憑著雄厚的牛羊馬數量還能支撐,並且狂熱的追求大唐的先進文明產物,那些看起來很好玩很好看其實一點用都沒有木製手工藝品尤為受歡迎,大唐商團將這些東西炒到了數十倍數百倍的價格,一隻木馬就能換一頭羊,這是什麼兌換比率?財富就是這樣被掠奪過來了,比打仗要輕鬆不知道多少倍。

漸漸的,牧民們有些難以支撐了,他們發現自己的牛羊馬數量和後續增長的數量已經難以支撐他們繼續購買昂貴的大唐出產工藝品和那些奢侈的糖還有茶葉,但是已經嚐到甜頭並且逐步開始腐化的草原上層貴族卻無法離開王庭市場所帶來的鉅額稅收和數之不盡的“孝敬”,他們已經離不開這些東西了。

在大唐商人們“哭訴”難以回本決定回大唐不辦了之後,阿史那泥孰那個著急啊,第一時間召見大唐駐西突厥大使館大使,請他出面勸說商人們留下來,然後親自出馬去各大部落勸說那些

部落首領讓他們麾下的子民一定要大力支援大唐產品,不能讓這個錢袋子離開了,他們一走,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就會全部沒有了!於是十支箭部落開始動作了,把任務下達到了各個小部落,各個小部落均攤到了牧民的身上,就好象納稅一樣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大唐的商人和西突厥貴族勾結在一起,結成了利益同盟。

當然不是沒有反對的,一開始反對的力量不是很小,結果縱橫司策劃了一次“退市”行動,表達不滿,一個月之後,十支箭部落的首領齊聚王庭向阿史那泥孰哭訴,請求大唐再回來做生意,否則他們真的過不下去了,他們已經無法接受充滿腥味兒的馬**,無法接受一股羶味兒的烤羊肉,他們想要大唐的茶葉,想要大唐的美食!

縱橫司勝利了,西突厥內部的反對勢力被打垮了,從此之後,大唐商人在西突厥境內成了無冕之王,走到哪兒,哪兒的部落首領都要像供著大爺一樣供著,當然也不是沒有打劫的,發生了一次這樣的情況之後。大唐大使憤怒的闖上王庭要個說法,阿史那泥孰焦頭爛額。連忙指派軍隊去對付這些打劫的匪徒,可是久不征戰的西突厥騎兵一時間居然鬥不過那些強悍的馬賊。

戰鬥力衰落的速度也是可見一斑的。

這個時候。大唐大使再一次提出要求,今後保護大唐商人的事情就交給大唐駐西突厥大軍,三千人的駐西突厥大軍在這個時候終於派上了用場,和那些腐化的西突厥鐵騎不一樣,大唐的駐軍在幾近全肉食的環境下,一天比一天精悍強壯,原本規定一年一輪換的駐軍變成了兩年一輪換,結果招致大部分軍隊的不滿,在軍方的壓力下。朝廷宣佈一年半一個輪換。

大唐三千鐵